•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学子赴方边希望小学支教

  中国青年网芜湖6月14日电(通讯员 陆逸)春蚕无悔吐新丝,蜡烛有爱亮如斯,君去山野勤珍重,他日劳您改诗词。2019年,是安徽师范大学赴岳西方边希望小学爱心支教与文化宣讲团队创立的第八年。八年前的一个午后,2010级历史学董琪等一行人踏上征程,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看到这里闭塞落后的景象,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们决心要在这里为山区的孩子们带去希望,为他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搭建阶梯。从此,历社学院赴岳西方边希望小学义务支教团队的旗帜每年都会在那里飘扬,一晃八年已过,一代代师大人坚守初心,向着同一个目标奋斗,朝着同一个理想努力!据不完全统计,自志愿队伍成立以来,已有182人积极参与支教活动,助力30名山村学子考入高等院校。每年的3月份至五月期间,赴岳西宣讲支教团队都会积极向芜湖市延安小学、澛港中学、天津商业大学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进行爱心募捐,其中包括200本图书,文具等学习所需物品。累计募捐得到爱心物资11000元。全部赠予方边希望小学,志愿者们始终为孩子们的改变而努力。

  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场催人泪下的难舍别离,传递的都是人间情。“你们明年还会再来吗?”“以后,我去芜湖看你们,好吗?”“哥哥姐姐,我舍不得你们!”为了圆孩子们走出深山的梦想,历社学院不断探索、积极向孩子们提供帮助。

  结合特色,进行专业指导

  一直以来,团队始终坚守结合专业开展服务的理念,历史学师范生开展课业辅导、历史知识教学、传统文化宣讲等活动。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开展社工伴学、小组工作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找回纯真的自己,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家访、陪伴、趣味游戏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温暖了他们的心田。除此以外,团队致力于将社会实践影响扩大化,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团队试图通过对岳西县周边乡镇、农村的三留守人群进行研究,探索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根据专业特色,运用所学的社会学专业知识,在积极查阅与课题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与当地乡镇、农村完成对接,了解土地流转、留守儿童问题、生态宜居等农村发展问题,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情怀可为,促成四次来访

  为了进一步圆留守儿童走出深山的梦想,在2014级历史学楚子轩等同学的协调下,加之学校的大力支持,2015年11月25日,岳西县教育局、团县委、方边师生38人一行来到安徽师范大学,开启了校地协作育人的篇章。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去科技馆、附小等地,带他们看深山以外的天地。与城市里的同龄孩子们一起上课,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增进交流,播撒梦的种子。

  小学的老师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观摩芜湖优秀教师授课,团县委和教育局领导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家探讨留守儿童现状、教育问题等。在2018年暑期,我院社会工作专业17名师生响应“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百校对口扶贫计划”的号召,赴岳西县田头乡方边村开展教育对口扶贫工作,得到当地政府与学校的大力支持。据悉,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设计和实施的扶贫示范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发出倡议,得到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由安徽省社会工作协会负责督导。八年的互相交流合作,使得支教成果初见成效,方边希望小学软硬件质量得到提升,没有一个孩子辍学。2015年毕业的19人现已全部升入高中,其中11人考上省重点高中。

  责任传承,收获成长进步

  截止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这支暑期支教团队,一直为学校关注,共计有200名师生参与。他们以“在服务他人中锻炼自我”的切实行动诠释了活动的主题,将自身投入奉献社会,不忘初心。在实践中,队员们既锻炼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技能,又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第一届队长董琪,后考上首都师大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又担任首都师大赴阿坝州支教的队长,继续传递爱心,将支教贯彻到底。此外,王婷、张忆涵的农村女儿养老作品获评全国挑战杯一等奖,这与他们在岳西开展的实践调查密切相关。通过支教,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得到提升,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普遍增强。

  身体力行勤浇灌,支教花开别样红。三更灯火飘荡,暗夜孕育星光,只是未到春天,草木不会萌发。八载传承,志愿者们初心不悔,满怀希望,用稚嫩的肩膀,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行走在漫长的夜路上,我们将不停地行走,走向更远的彼岸。

  中国青年网芜湖6月14日电(通讯员 陆逸)春蚕无悔吐新丝,蜡烛有爱亮如斯,君去山野勤珍重,他日劳您改诗词。2019年,是安徽师范大学赴岳西方边希望小学爱心支教与文化宣讲团队创立的第八年。八年前的一个午后,2010级历史学董琪等一行人踏上征程,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看到这里闭塞落后的景象,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们决心要在这里为山区的孩子们带去希望,为他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搭建阶梯。从此,历社学院赴岳西方边希望小学义务支教团队的旗帜每年都会在那里飘扬,一晃八年已过,一代代师大人坚守初心,向着同一个目标奋斗,朝着同一个理想努力!据不完全统计,自志愿队伍成立以来,已有182人积极参与支教活动,助力30名山村学子考入高等院校。每年的3月份至五月期间,赴岳西宣讲支教团队都会积极向芜湖市延安小学、澛港中学、天津商业大学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进行爱心募捐,其中包括200本图书,文具等学习所需物品。累计募捐得到爱心物资11000元。全部赠予方边希望小学,志愿者们始终为孩子们的改变而努力。

  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场催人泪下的难舍别离,传递的都是人间情。“你们明年还会再来吗?”“以后,我去芜湖看你们,好吗?”“哥哥姐姐,我舍不得你们!”为了圆孩子们走出深山的梦想,历社学院不断探索、积极向孩子们提供帮助。

  结合特色,进行专业指导

  一直以来,团队始终坚守结合专业开展服务的理念,历史学师范生开展课业辅导、历史知识教学、传统文化宣讲等活动。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开展社工伴学、小组工作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找回纯真的自己,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家访、陪伴、趣味游戏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温暖了他们的心田。除此以外,团队致力于将社会实践影响扩大化,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团队试图通过对岳西县周边乡镇、农村的三留守人群进行研究,探索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根据专业特色,运用所学的社会学专业知识,在积极查阅与课题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与当地乡镇、农村完成对接,了解土地流转、留守儿童问题、生态宜居等农村发展问题,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情怀可为,促成四次来访

  为了进一步圆留守儿童走出深山的梦想,在2014级历史学楚子轩等同学的协调下,加之学校的大力支持,2015年11月25日,岳西县教育局、团县委、方边师生38人一行来到安徽师范大学,开启了校地协作育人的篇章。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去科技馆、附小等地,带他们看深山以外的天地。与城市里的同龄孩子们一起上课,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增进交流,播撒梦的种子。

  小学的老师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观摩芜湖优秀教师授课,团县委和教育局领导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家探讨留守儿童现状、教育问题等。在2018年暑期,我院社会工作专业17名师生响应“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百校对口扶贫计划”的号召,赴岳西县田头乡方边村开展教育对口扶贫工作,得到当地政府与学校的大力支持。据悉,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设计和实施的扶贫示范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发出倡议,得到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由安徽省社会工作协会负责督导。八年的互相交流合作,使得支教成果初见成效,方边希望小学软硬件质量得到提升,没有一个孩子辍学。2015年毕业的19人现已全部升入高中,其中11人考上省重点高中。

  责任传承,收获成长进步

  截止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这支暑期支教团队,一直为学校关注,共计有200名师生参与。他们以“在服务他人中锻炼自我”的切实行动诠释了活动的主题,将自身投入奉献社会,不忘初心。在实践中,队员们既锻炼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技能,又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第一届队长董琪,后考上首都师大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又担任首都师大赴阿坝州支教的队长,继续传递爱心,将支教贯彻到底。此外,王婷、张忆涵的农村女儿养老作品获评全国挑战杯一等奖,这与他们在岳西开展的实践调查密切相关。通过支教,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得到提升,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普遍增强。

  身体力行勤浇灌,支教花开别样红。三更灯火飘荡,暗夜孕育星光,只是未到春天,草木不会萌发。八载传承,志愿者们初心不悔,满怀希望,用稚嫩的肩膀,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行走在漫长的夜路上,我们将不停地行走,走向更远的彼岸。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