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探索农村合作社嵌入机制,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振兴

  中国青年网广安9月1日电(通讯员 支晓旭 唐永利 马静远)合作社作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形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发展问题。为了探究适合乡村振兴时期合作社发展的模式,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麻江农民合作社调研团”一行11人,于7月20日至8月4日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开展关于合作社的调研。

图为隆昌村访谈后团队和村干部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马静远提供

  7月20日,团队成员走进风景如画的麻江,当地已于2020年末全部实现脱贫,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在向乡村振兴迈进途中,还存在部分待解决的问题,如农村产业发展薄弱,农户与市场衔接不紧密。由于土地碎片化,小农户生产规模有限,缺少市场竞争力和议价能力,而合作社作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组织载体,有望助力大山深处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此行正是为了调研麻江县合作社发展情况与问题,了解当地政府、村委会、农户、企业对合作社的态度,为乡村振兴时期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在新场村村委会进行深度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唐永利提供

  团队成员先后对隆昌村、咸宁村、共和村、仙坝村等十余村进行走访,对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以及普通农户等利益主体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记录,询问关于合作社规模、收益情况、利益分配机制、发展问题等,收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通过访谈与问卷,团队了解到当地合作社已经逐步进入正轨,已经带动不少农户致富。其中咸宁村的“富民”合作社成效较大,2020年通过发展夏秋蔬菜、生猪、水产养殖等产业,带动农户128户586人,平均提高人均年收入8000元。

  调研得知,合作社发展仍存在三个普遍问题:一是资金短缺。当地经济相对落后,合作社的创立与发展需要投入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资金。在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后,国家扶贫资金逐步减少,村级合作社资金周转不及时。二是农户对合作社信任程度不高。当地农户知识文化水平较低,风险意识强,习惯自己种植庄稼,对合作社的信任程度较低。这导致农户对加入合作社、种植新品种持观望态度,往往需要能人带头种植,且有稳定收益后才参与。三是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经调研得知,合作社理事均由村两委班子担任,属于党建领办型合作社。此类型合作社有利于得到政策支持、融入社区治理,但由于村干部需要处理大量工作,且合作社理事的工资薪酬制度尚不完善,因此缺少内生动力经营管理。

  最后,团队参与了县农业农村局的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当地合作社发展状况与问题,总结出“市场分散”、“品牌力度不够”、“信任机制有待完善”等关键词。主任李茂贵谈到,未来将联合村级合作社打造蓝莓、菊花、锌硒米等特色产业联盟,创立知名品牌,吸引大型企业入驻,扩大销售范围。

  

图为团队参加县农业农村局座谈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支晓旭提供

  本次社会实践,南农经管院”麻江农民合作社调研团”深入西南边远山村,亲眼所见党建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通过整理、分析所收集的一手资料,结合专业知识为当地合作社发展寻找出路。他们相信合作社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农户致富的关键角色,为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社应深度融入当地村落、融入特色产业,通过链接小农户、指导先进技术、引入科学管理,让农民真正富裕,乡村真正振兴。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