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清华学子重走江村路,体味新百态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8日电(通讯员 张书宁)这是不一样的江村记忆。7月仲夏,清华大学校团委实践部江村训练营的成员组成“重走江村路”社会实践支队,走进了江苏苏州吴江区开七都镇的开弦弓村。他们沿着费孝通先生的足迹,再访江村,探索江村的宗族人口、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的变与不变,探求江村、费老的社会学调研思路在当今社会学调研中的重要意义。

  初入江村看新貌 

  开弦弓村在景观上呈现典型的江南村落面貌——青绿树木,河湖纵横。但原先费老笔下那个靠农业维持生活、靠缫丝改善经济的江南农村,已被整齐的独栋房屋、平坦的柏油马路填满。

  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融入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之时,开弦弓村也并没有独立于这股潮流之外。与此同时该村又因其对乡村传统、文化民俗等较完善的保留而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江村,一方面着眼于传统产业进行基础性发展,另一方面又极力探索独属于“江村”的交流性发展道路,这是我国乡村建设中值得商讨探究的课题。

  支队成员在村中有幸见到了曾多次接待费老的农民教授姚富坤先生。姚老将江村历史娓娓道来,谈吐质朴而恳切,言语精练而全面,尽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社会学熏陶。新落成的“江村CLUB”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会正在进行。“重走江村路”支队和河海大学、伦敦政经大学的来访同学一起,在“江村的变与不变”的话题讨论中展现着青年学生的真体悟、活灵感、新见解,支队成员学习到了不同学术客体看待江村发展和变化的多样视角和见解。

图为支队队员和姚富坤教授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众 摄

  入户调研求真知 

  行程中,支队在入户调研的同时参观了江村纪念馆,聆听了数场江村历史讲座,成员们在讨论中阐发了各自的见解。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江村较七十年前早已大不相同。从传统桑蚕农业到现代化纺织业再到家庭工业,从个体农业到集体工业再到个体工业,江村的百姓一步步走向了富裕。现在村中仍有很多纺织产业,只不过纺织原材料不再是过去的蚕丝,而是尼龙等化工原料。即便很多村民有了新的职业、从事新的工作,也仍然能记起江村纺织业发展的辉煌时期。支队长张书宁说:“我们能在村中看到轿车、别墅,看到村庄的新旧对比,看到开弦弓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江村人民始终不忘费达生为江村发展做出的贡献。”

图为支队队员在入户调研路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书宁 摄

  江村人口与社会结构也在七十年间经历了重大变迁。过去,江村百姓看重家族观念,男女婚姻关系、家庭宗族关系在江村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家里供奉的祖宗牌位,到不同的家庭礼节,小小的江村展现出典型江南民俗和乡土社会结构。然而在近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关系不断转变,更多青年人选择前往城市寻求更广阔、更开放的生活。江村的思想更加多元化,江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很多老年人仍然选择居住在乡村,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在乡村有满意的生活条件,也可以保持他们过去的生活习惯;而年轻人则更多选择在城市打拼,虽然辛苦,对于勤劳肯吃苦的江村人来说却意味着更多的机遇。

图为支队队员与河海大学同学共同和村民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众 摄

  学术思辨望未来 

  实践过程中支队队员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江村调整和变革的举措。在江村CLUB的开幕仪式上,咖啡、西餐、投影仪、麦克风和古色古香的江村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村庄本土力量和外来力量强烈碰撞。江村CLUB的室内结构也有意融合了村民的休息区域和学术讨论区域。从"CLUB"一词也能看出,这是江村原有发展模式和新发展模式的调和与过渡,也是新的江村发展模式的试验和启程,体现着江村未来发展的多元参与与协调统一。新建的江村CLUB和原有的江村礼堂、江村纪念馆“三位一体”,既给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为外来学者交流讨论提供空间。

  作为调研中国农村的 “窗口”,江村正在探寻自己的方向,在摸索,也在“适应”。村民中大多数人有自己的想法,有他们对村庄建设的独到意见,不希望被外界的思维逻辑和社会力量所干扰,希望这个村庄可以保持原本的发展态势,希望村庄的发展可以给他们带去更多利益、更多空间。而江村作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村庄,又吸引着大量的学者和游客。可以说,江村的双重地位导致了江村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如何调和江村的主体和客体结构关系。

  江村如何留住人?一方面是如何留住村民,让村民在镇、市上学习深造以后可以回到江村参与村庄建设;另一方面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让他们来到这里,留在这里,成为江村发展的助力。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在调研江村的时候其实不够深入,停留也只是走马观花。如何能让客体为主体带来正面的影响,融入到江村生活中,这是江村未来发展的关键。

图为支队成员和伦敦政经大学、河海大学同学在江村CLUB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书宁 摄

  无论是村民主体,还是政府、访问学者客体都希望江村有更加包容、多元化的发展未来。这里有厚重的文学、历史和社会学积淀,有热爱家乡、积极生活的村民,还有一代代愿意为江村发展创新改革的基层干部,相信未来的开弦弓村定能探索出崭新、独特而适宜的“江村思路”。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