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北大学子“三下乡”支教:为爱越山海 南国夏日行

  中国青年网澄迈10月9日电(通讯员 赵雨格)秉承着“奉献爱心、呼唤爱心、自我教育”的宗旨,北京大学学生爱心社赴海南澄迈暑期支教团的13名成员于2021年7月27日-8月10日期间在澄迈县第二小学开展了以乡村(镇)夏令营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团队为孩子们准备了多元化的拓展课程与兴趣课程,致力于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互动,并利用课余时间走入当地学生家庭,借此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与教育现状。活动在当地教育部门、支教学校以及近百名参与夏令营的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下圆满完成。

  从实际出发的教育 

  作为实践活动最主要的部分,志愿者们将大量的前期准备时间投入到整体课程的设计和修改之中。为了让孩子们更有参与感,并让课程更好地聚合,成员们共同设计出了“勇士的冒险”夏令营主题,将课堂转化为孩子们在这场亲身参与的冒险中获取技能的过程,并在每一阶段课程收束的时候有机会使用本阶段的知识来获取成就,让学习的形式变被动为主动。

  除了音乐、绘画、手工、体育、趣味数学、科普类课程等夏令营常见课程之外,团队还十分注重当地的特定情况和学生的切实需要。海南省自然环境优美,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种类。为此,队员们设计了“生态多样性”的课程,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贴近自然,逐一辨别和了解学校里的植物,延伸讨论绿化之与人与社会的意义。

  队员还和孩子们一起以这堂课为基础,共同绘制了以“美丽家园”为题作品,进行交流与展览,引导孩子们养成自觉保护环境、尊重生态的意识。夏令营开营前,团队由郑州暴雨的消息联想到海南地区湿润多雨的天气,特意在“灾难逃生教育”课堂上着重加入了洪灾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此外,志愿者还设计了新冠病毒科普与防控、日常急救措施、法律常识科普等与孩子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与掌握,队员们往往从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或生活实例入手,以小见大,循循善诱。学生们在反馈中写到,这些课程纠正了他们此前的很多错误观念,深受他们的喜爱。

图为普法课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佳 摄

  心与心的交流 

  在知识与课堂之外,学生与志愿者双方都更渴望深层次的彼此了解与沟通。短期支教最难以避免的弊端,就是师生之间的接触时间不足,往往还未熟识就已经面对离别。

  针对这一问题,团队从两方面努力进行改善:首先,在整个支教过程中实行“导师制”。队员们各自担任几个孩子的导师角色。在固定的时间,导师根据所负责学生的特定情况与自身特长,开展不同的特色项目,如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知识延伸、共同设计活动摊位等。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得以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们的性格和思想,辅助课堂内外的传授与引导。而那些性格较为内向,难以在课堂上与老师形成互动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在导师制的活动时间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在取得了家长的同意和支持后进行了大量的家访工作,就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家庭氛围等话题与家长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此更深刻地理解孩子们的个性、爱好及其形成原因,也获取站在家长立场上对此次夏令营活动的想法与建议。

  在这样的努力下,老师与孩子们之间得以建立牢固的情感与信任,在团队成员离开澄迈当地之后,学生们也愿意继续通过邮件的形式对老师诉说学习生活中的感悟与困惑,在短期的支教中产生了长期的交流。

图为师生一起利用废报纸制作创意服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佳 摄

  志愿者的自我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场暑期实践活动以支教的形式为主,其影响与意义却不仅限于这些课程与活动给当地的学生成长带去的帮助,更在于这支年轻的大学生团队走向广阔天地之后收到的教育。在走出校门、进入当地家庭的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围绕孩子的学习与教育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也在交流中考察当地的生活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拓宽视野,不再局限于一隅城市,而进行更加宏观的思考。

  此外,活动举办的时间正值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盛时,为了丰富知识、坚定信仰,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新修建的澄迈党史馆参观学习。党史馆坐落在树丛掩映的校园中,这里也是金江镇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诞生地。队员中的党员与预备党员们庄严地将党徽佩戴在胸前,聆听杨永清等六名烈士的革命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在那棵由战争年代的共产党人亲手栽种的大树下,路员们彼此分享此次参观的收获,深深地为革命先辈们赤诚的理想而感动。

  在此次活动中,学生、家长、学校、志愿者都受益良多。“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北京大学代校歌《燕园情》中的这句歌词成为这支团队的信念与期许,也为他们的行动所实践。?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