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诗说党史走进武汉乡村 长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网武汉10月15日电(通讯员王奕然 谭巧灵)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陶咀村作为全国文明村镇,既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也是当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2021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知行”党史宣讲实践队在陶咀村进行了三次“诗说党史”主题宣讲,从红色诗词、文化经典,讲好每一个故事;从大剧院、养老院到产业基地,根植每一寸沃土;从项目筹备、活动策划到后期参与,做好每一项事务。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诗说党史”主题宣讲积极响应武汉市团市委“新青年下乡”号召,这既是一次生动的主题宣讲,也是一次珍贵的社会实践,全体成员在实践中增长学识,在宣讲中锻造理想信念,不断感悟思想伟力,为党史教育提供“政国样本”,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宣讲团成员谭巧灵从半条被子的故事说起,讲述了《七律·长征》背后的故事。此次“新青年下乡”系列宣讲活动共包含三次主题宣讲,分别面向陶咀村村民、村干部与驻村志愿者三个群体。从文本,到演绎,从内容,到内涵,全体实践队成员精心打磨文稿文案,面向不同的宣讲群体,有意识地调整宣讲内容与形式,让诗说党史的不同乡村受众都能吸收到优秀党史内容的营养,补好精神之“钙”,走好乡村振兴的“新长征”。在组织面向村民的宣讲前,实践队成员积极与村委会干部、村民沟通,广泛进行前期调查,精心准备湖北乡音,从村民最熟悉的毛泽东诗词讲起,结合革命历史,串联红军长征中的红色故事,讲好了一堂村民能听见、能听懂、能听好的党史教育课。在面向村干部、驻村志愿者的宣讲中,实践队成员通过分析诗作的结构、对仗、音律、平仄、意境、含义、写作背景、刊发效果以及词作艺术性,结合诗词美育、思政德育与党史教育,使得在场干部群众不仅收获了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教育内容,更在如何创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这一问题上获得深刻启发。

  从重新整修的60年代村大剧院,到广受村民好评的诚信银行;从村居民院,到瓜蒌种植基地;从村委会、村卫生院,到乡间道路,为了讲好村民听得见、听得懂、能听好的宣讲内容,实践队成员不断走访陶咀村各地,该地党史教育实践情况在宣讲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锻炼能力,深化了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这一次宣讲实践于我而言意义匪浅,”宣讲团成员罗功存表示,“我意外地发现,这次实践除了锻炼了我的文案撰写能力、宣讲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外,更加深了我对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作为一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这是与我们的课本息息相关,却又在课本学不到的知识。”

  作为全国政治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主体单位之一,坚持扎根基层、深入现场进行“田野调查”一直是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一大特色。学院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秦恒谈到,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此次“新青年下乡”主题宣讲,既是面向陶咀村村民的宣讲教育,也是面向学院学生的实践培训。政国学子就是要下得了田野,写得了文章,做一流学科的一流人才。未来,在学院的组织下,越来越多的一线调查调研活动将以越来越多元参与、多样组织、多重意义的形式出现,以精神养人,以实践育人,脚踏“实地”,为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政国智慧”。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