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太行绝壁人家 双手凿出幸福路

  中国青年网新乡11月2日电(通讯员 李中意 汤金金)7月6日,新乡学院赴南太行乡村振兴源动力实地调研团在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访问了当时开凿公路的“十三壮士”中的申明凯、宋保群两位老先生,了解绝壁公路的开凿往事。

  在千仞壁立的南太行山崖上,地势险绝,风景优美,有一个古老的村落坐落在这里——郭亮村。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

  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郭亮村的村民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硬是在绝壁之上,打通了一条全长1300多米的奇迹公路。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近乎绝境,村里贫困落后,百姓生活艰辛,为了让子孙后代能过上幸福生活,时任村支书申明信、老村长的申明凯立志要开凿出一条属于郭亮人自己的路。

图为调研团在郭亮村宋保群家中调研开路之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中意 摄

  实践过程中有幸见到了开凿郭亮挂壁公路十三壮士中的其中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名叫宋保群,他说到,在没有开凿挂壁公路之前,这里下山尤其的困难。有这样一首诗描写这里的情形:高路入云端,望顶眅于穿。身担百斤货,汗水蒙眼帘。一时不小心,脚错归黄泉。病人担架运,误期上西天。卖猪二人抬,超重难出山。您看难不难?

  在开凿公路之时,郭亮村民齐心协力,在这绝壁之中,一锤一锤的凿出一条全长一千三百多米的绝壁长廊。在此期间,凿坏铁锤等工具四千余个。老先生说:“一天凿一尺,三天凿一米。”硬是把这阻挠他们下山的“障碍”打通了。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从远处望去,这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郭亮村的美妙之处在于游客可从对面山崖上全方位地看清郭亮洞,犹如欣赏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卷。

  在宋老的家中,还陈列着当年他们那一辈人凿挂壁公路时的那些简易工具。现在想想,真的不敢相信那条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挂壁长廊竟是由这些铁锤、錾子、麻绳等工具,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凿出来的,但事实确实如此。能凿出奇迹公路的人本身就是奇迹,这些郭亮村的村民们做到了,他们这辈人用他们的努力和奋斗诠释了什么叫愚公移山精神、什么叫郭亮精神.。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郭亮老一辈人的努力为后辈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每逢夏季村民总要受到山洪、滑坡的侵袭,房屋倒塌。但事后村民又痴情地垒起“新家”,死守在这里,汲取着祖辈的先训和气息。自从山民打通了郭亮洞,人们才逐步废弃了这条几百年来的天梯“热线”。为此,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申老说:“就拿自己家的人来说 ,现在一天一百多块钱 ,一年能挣两万多块钱 ,以前一天两毛钱,一年也就能挣一百多块钱 ,比以前幸福,吃的是好面馍,大米饭有肉 ,孩子们也有就业的机会了,搞了个旅社。”据了解2012年,郭亮村掀起了一股回村热潮,郭亮村发展的好了原来村子里面只有320左右个人 ,现在380个人左右 ,一个旅游区发展开来,能够带动很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景区需要游览观光车,需要旅社,餐馆超市等。居民们从之前的从山上挑水,到现在每家每户都在山上埋了管子引水,用水也很方便,路打开之后,村里的的孩子们上学变得比之前方便了很多。虽然只是村子里面没有学校,但是凿了山洞之后车子能过了,人更容易进出了……白天他们享受着田园风光,自制山上特产卖给来山的游客,傍晚有路灯为他们照亮跳舞的“舞台”,吹吹山上的晚风。

  郭亮村较早开发旅游业,郭亮洞、挂壁长廊的名头已经很响。这里的村民们家家都开起了旅馆,做起了生意,这里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还吸引着山下的人来这里做生意,带动更多人的发展,不断提升着这里的知名度。这里背靠大山,这里的人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努力奔向幸福的生活。如今,郭亮村已经是影视村,也是暑期旅游避暑的圣地。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这里观赏他们用汗水和鲜血凿出来的绝壁长廊。经过老一辈的人“开路”,再经过这一辈人的努力,这里的人们已经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会再被这高耸的绝壁山崖拦住了脚步。

图为调研团在郭亮村商业街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汤金金 摄

  挂壁公路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成了脱贫路、致富路,更把深山美景奉献人间,它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如今的郭亮村与外界的交流更加紧密,解决了郭亮村民下山难、看病难、上学难、卖农产品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