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根脉

  中国青年网宁波7月11日电(通讯员 陈茜茜)“老师,海娃真勇敢,我以后也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老师,我想把这个描绘着红船的布袋送给我妈妈,我要告诉她,我今天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四明山红军小学的学生在横坎头村上暑期托管班时如是说。

  7月5日上午,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来了一批大学生老师,他们是来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星火红色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生。接下来的三天,他们将在这里为小朋友们开设红色课堂,推进红色文化学习教育的展开。

  据悉,余姚市梁弄镇位于浙江省东部四明山麓,曾是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被誉为“浙东延安”,横坎头村是有名的“红村”。余姚市“亲青课堂”暑托班是为缓解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在市教育局大力支持下,由团市委组织实施的具有公益性的托管服务。

  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好的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带动课堂学习氛围,增强课程学习的互动性,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团队成员在前期多地研学的基础上,制定多个红色文化主题课程,同时设计红船“袋”回家、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故事会、红色拓展活动等一系列互动环节。

  “抗日战争时期,海娃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小家伙很机灵,不但站岗放哨,还经常帮助游击队送信……”在实践团成员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小朋友们认真倾听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故事中的海娃,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团队成员以“探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为活动宗旨,将其落实在具体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中。其中,团队成员以“童心向党,经典红色我来唱”为主题,以小红旗为道具,实践团成员邀请了小朋友唱响了许多经典红色歌曲。

红色课堂上,团队成员与小朋友共同合唱红色歌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闵胜男 供图

  在《一叶红船映初心》课上,小朋友们学习了中共一大会议历史和红船精神,并且以红船“袋”回家为主题,自己动手将心中的红船画在了帆布上。此外,课程还依托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组织同学开展定向运动,通过寻找毛泽东语录、军政干校校风、图片中历史人物等内容,在集齐红村bingo卡后获得相应奖励。

图为红色课堂上,红船“袋”回家活动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闵胜男 供图

  课间休息后,实践队的志愿者老师们组织学生们进行拓展游戏,通过“两人三足”“传递乒乓球”等游戏环节,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互动学习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认识新同学,并根据表现评选一、二、三等奖。

  来自数字制造3210班的陈泽伟,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星火红色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叶红船映初心》是我们的第一堂红色课程,小朋友们都很认真,也很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人工智能3202班的彭小翔,现在是一名预备党员,也是实践团红色课程设计的负责人之一。“红色研学之旅以及红色文化主题课程的设计,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曲折艰辛和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我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同时,我没想到结合自己实地调研成果设计的课程那么受欢迎。从红色根据地研学、到红村托管班宣讲,我觉得以这样的方式迎接党的二十大很有意义。”

  据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星火红色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共有成员19人。自6月27日起,团队以“探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陆续赴余姚浙东革命抗日根据地、台州亭旁红色教育基地、丽水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通过研学和宣讲,旨在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革命精神传承人。

团队成员赴三门亭旁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闵胜男 供图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