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探四维一体助村模式

  中国青年网晋江8月19日电(通讯员 陈怡洁 张雨馨)2022年7月,“艺心助村”团队在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和龙湖镇人民政府指导下发起并承办晋江福林村传统村落研学工作坊。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为主体,招募晋江本地大学生分别来自国内5所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30名学子共同组建了这支高素质、多元化、综合性强的队伍。本次活动的发起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叶茂乐副教授邀请王占北教授、袁华斌和彭婉玲老师作为工作坊的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带队负责成果的指导和落地跟踪。将团队划分为传统村落手绘记录、村落美育学堂、村落文创设计和渡槽微空间改造4个实践小组,探索四维一体的高校助村实践模式,以期为福建传统村落改造和创新型校地共建模式提供探索与实践。

图为传统村落研学工作坊开幕仪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易伦 摄

  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福林村开展了为期6天的驻村实践。福林村位于龙湖镇西部,山水相连,民风淳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福林村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已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国字号荣誉。成员们居住在设立于福林村内的高校实践基地,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深刻感受了乡村生活的质朴美好。在连续多天的辛勤工作中,各小组成员也完成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村落手绘记录小组成员基于详实的调研数据,完成了福林寺特写卷轴、艺术小扇、福林村手绘地图和“印象福林”手绘作品展等成果。小组成员在袁华斌老师一次又一次带领下进行了采风调研,积累创作素材,深入挖掘了村落文化表征中能够提取的设计元素。以艺术之心,一笔一画地还原了福林村古朴的本真风貌。

  村落美育学堂小组的成员为福林村30余名儿童带来了内容丰富的美学课堂。该小组通过闽南建筑知识科普、手绘特色建筑、闽南古厝研学、趣味写生、趣味石头画等课程开拓孩子的文化视野,激发孩子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兴趣。同时,团队也通过形式多样的美育教学帮培养孩子们的美学观念,让将美学观念融入生活的各个细节,从而自发地形成村落保护意识,让孩子从小就能关注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王占北教授专门开设了书法美育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传统书法的美学认知。最终,美育学堂小组的教学效果也获得了当地老师、家长、孩子的一致认可。

图为美育学堂作品及课堂展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蔡佳雨 摄

  村落文创设计小组以福林村为原型,通过多次走村调研收集大量素材,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提取文化元素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小组成员将福林村极具代表性的景点刻制成了了旅游纪念图章,为当地的美育研学和游玩参观提供打卡用具。小组成员在彭婉玲老师指导下还设计了分体式和折页式两种形式各异的宣传册,让福林村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此外,成员们也完成了传统建筑拼图、文创胶带等丰富的文具用品设计。每一件产品都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底蕴,完整地将使用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美学价值融于一体。

  空间微建造小组在指导老师叶茂乐和福林村委的指导下,选择檀林渡槽中段的一个操作间进行修缮,并将其改造成渡槽文化展厅,形成了独具渡槽文化特色的展示空间。团队成员历经原状调研、方案设计、对策商讨、调研访谈、现场施工等众多工序,耗时一月有余,一步一步地推进文化展厅的建造。随着墙体粉刷、景墙砌筑、电路设计、展台搭建等诸多任务的完成,成员们心中对檀林渡槽活化建设的美好愿景也即将实现。

  在此次三下乡实践中,开展了多次文化交流活动。东南乡建创始人、福建省传统村落大使张明珍先生、厦门大学韩洁副教授、厦门竖相建筑工作室主持设计师郭彦斌先生、星野学社·念地咖啡合伙人蔡诗瑜女士、侨乡手工面线第五代传承人洪朝芽均为同学们进行过专题分享会,结合其各自的实践经历,从不同视角向同学们讲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精深之道。此外,成员们也多次参观来旺良品闽南古早味传承基地,通过古早味茶话会、文化沙龙、面线体验制作等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领会了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也看见了传统产业在商业经营中所呈现的历史情怀。

图为团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蔡佳雨 摄

  艺心助村团队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发现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问题不是单一性的,需要多手段和多途径循序渐进推进,因此本次实践团队摒弃单一式的实践形式,采取组合拳从创艺到保护的闭环实践模式,在福建地区高校师生村落实践中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六天的驻村实践让艺心助村团队成员立足与传统村落的发展现实,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为村落保护与文化贡献青春力量。而成员自身也在此次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与古村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工作坊带队队长刘辉说:“从一开始大家的不适应到最后融入到村里和高效完成本次任务,队员们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发挥各自在校学习的专业技能,从四个方面帮助村里开展活动,看到自己的成果落地,大家都非常自豪。特别是最后离别时大家的留言“召必回”非常让人感动,这也说明本次活动也在同学们心里播下一颗扎根乡土的种子”。寻根乡野,问脉古村,艺心助村团队一直在行动。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