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以青年“智”赋能乡村振兴

  “书记,这是我们根据昨天座谈会商讨确定的方案,绘制的产品包装样稿,您看看......”炎炎夏日,大学生们来到村部会议室,拿出设计手稿与村两委干部继续商讨修改方案。这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湖南慈利实践支队在2022年暑期完成的第5项实践工作目标——为慈利县溪口镇樟树村集体经济产业秋梨膏设计产品包装。

图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湖南慈利支队在溪口镇樟树村与村支两委、产业负责人商讨秋梨膏产业包装设计。文娇慧 摄

  “以前因为包装问题,销路一直没打开,这次得益于清华大学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设计,礼盒套装、单独包装、配套产品都有了设计图纸,不仅符合当下流行趋势,更包含了我们本地的文化特色,我相信今后的产品销售必将迈上新台阶。”看着手中的产品包装设计稿,樟树村党支部书记不禁感叹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我们村考出去的青年大学生能够像他们一样返回家乡,建设美丽乡村指日可待呀。”

  2021年,共青团慈利县委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湖南首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地慈利,并主动对接清华大学校团委,组织高校联盟优秀大学生来慈开展社会实践,并联合举办了乡村振兴云讲堂以及庆祝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2022年暑期,实践支队第三次来到慈利,聚焦当地特色产业、研学旅游以及实体工作站建设等内容,开展了实地调研、产品设计、方案规划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图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湖南慈利支队在三合镇牧羊冲村实地调研茶产业发展,与产业负责人交流。唐枭 摄

  在三合镇牧羊冲村,青年大学生们第三次走进茶园,与茶产业负责人、村干部讨论茶叶品牌设计方案。“去年以来,这些大学生来到我们茶园调研,为我们茶叶品牌设计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他们的青春活力和创新动力让我们再次坚定了发展茶产业的信心。”随着高校大学生们一波接着一波来,村干部、产业负责人在发展产业上思路更开阔了、目标更清晰了。“现在不仅有清华大学的实践支队来,我们当地的大学生也会带着学校同学来开展社会实践。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越来越的青年人开始关注农村、回归乡村、建设家乡了。”

  党建带团建,核心就是坚持为党育人。近年来,共青团慈利县委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各项青年工作,聚焦“校园+田园”,吸纳高校大学生组队在寒暑假来慈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围绕“线上+线下”,对接高校团委联合举办云讲堂、开展青年活动;着力“教育+实习”,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多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加入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进行实习,择优任命挂兼职团干部。通过主动引“智”、全力聚“智”、奋力留“智”,全力推动青年“智”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共青团慈利县委组织2022年暑期返家乡大学生走进慈利县长裕铺村史馆学习感悟“南方大寨”精神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不仅要引领青年思想进步,增强青年创新思维能力,增长青年创业发展才干;更要引导青年担当使命任务,在实践锻造中创新、奋斗,充分发挥青年先锋作用,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社会服务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共青团慈利县委)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