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苏州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曲江池古迹存,青龙寺香火续

  中国青年网西安11月4日电(通讯员 沈子薇)“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回忆中的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繁荣景象。8月2日,苏州大学“传旧堂—承古韵”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西安,展开以“重拾古建老灵魂,传承中华新力量”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走访唐朝建筑遗址,记录建筑修复情况,采访路人游客对古建筑、古文化的态度,由此引起社会对古建筑、古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

  8月3日一大早,实践团的成员们整装出发,用单反、航拍仪等设备对曲江池遗址公园和青龙寺进行拍摄和实地考察。实践团了解到,曲江池遗址公园于2008年7月1日在原曲江池基础上建成,北接大唐芙蓉园,南至秦二世陵遗址,再现了曲江地区“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公园中有很多表现唐代社会生活的雕塑,使整个公园笼罩在一片浓郁的大唐文化氛围中。

图为曲江公园一位老人在拉二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子薇 提供

  实践团对这一系列景点进行了拍摄取景,并且用航拍仪记录了遗址公园的全景。在林子里的石阶上,实践团按照编排好的剧本,对两位穿汉服的女生进行情节拍摄。这样既丰富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同时又用最有效的方法将古建筑蕴含的人物情怀直接表现出来。遗址公园流淌着大唐的血液,体现着大唐的风采。在遗址公园里,实践团看到的不仅是现代化绿化景观,更多的是古文化与西安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奇妙融合。

  “我们会带孩子来玩。”在访问过程中,实践团发现有很多家长在节假日会带小孩子们来参观游玩。遗址作为一种历史产物,本身是时代遗留给后一辈的宝藏,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值得社会引起重视。在遗址上修建公园,一方面让唐文化融入了现代社会,另一方面又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当天下午,实践团来到了青龙寺。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唐龙朔二年(662)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它不仅是唐朝皇家护国寺庙,更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寺。

图为青龙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子薇 提供

 

  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极盛于唐代中期。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寺内还有一块纪念中日友好的石碑,是当时文化交流的象征,通过它,人们可以窥见大唐盛世的冰山一角——当时万国来朝的外交热潮。不仅如此,寺内的惠果、空海纪念堂是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共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它们在今天仍然有深远影响。

  当日,实践团成员观察到寺内游客稀少,据本地人介绍,除了每年的樱花季,青龙寺少有游客光顾。刚进寺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寺院树上一片片的红色祈愿符,让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寺内有很多关闭或正在施工的建筑,还有一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代儿童游乐设施。此情此景,实践团成员表示十分遗憾,如此意义深厚的历史古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保留其纯粹的风貌,承担对游客市民的宣传教育古建筑、古文化知识的责任。

  在这里,实践团用相机记录古寺风情,用心灵与古寺文化交流,用身心感受唐朝盛世佛教的精髓。看着穿汉服的队员在寺庙外围的栏杆旁上演盛唐风情,仿佛一朝梦回大唐。

图为青龙寺内随风飘荡的红色祈愿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子薇 提供

 

  盛唐已成为历史,随着岁月长河流向远方,于唐朝大兴的佛教却经久不衰,青龙寺的香火在今天依旧旺盛。对这种纪念意义丰富、传承价值深厚的历史建筑,实践团十分重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经过一天的走访,实践团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古文化的传承、古建筑的保护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甚至触手可及。在考察过程中,实践团被古人的智慧折服,也进一步感受到落在这一代青年肩上的重任。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