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漳平8月24日电(通讯员 陈晓娟)7月15日,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青春沃土”实践队队员为龙岩漳平市吾祠乡希望小学的30多名学生和家长们带来一堂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假期实践课,旨在让当地孩子和家长们了解和学习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
“孩子特别想来,好不容易等来这样一个机会,谢谢你们教孩子们说好普通话。”一名带着孩子的吾祠乡村民眼眶微红向实践队员动情地说道。
图为实践队员杨暄为孩子们教授普通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雅莉 摄
吾祠乡位于漳平市北部边隅,离漳平市最远,隶属于教育条件落后、普通话普及不足的省定贫困乡之一。这里四周环山,对外沟通极为不便,许多村民使用的都是吾祠本地方言,当地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孩子们长期生活在方言环境中,从小缺乏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他们对普通话中的一些发音和用法产生了疑惑。
“妙趣横生的普通话课”
为了确保本次推广普通话课堂的专业性,“青春沃土”实践队内成员多为师范专业的同学和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水平以上的同学,而参与教学的实践队员们更是长期活跃在校园里的“普通话推广大使”。实践队员结合小朋友们的年龄阶段特征,采用观看央视原创节目《经典咏流传》视频片段、诵读经典、练习绕口令等形式进行普通话教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室里,孩子们跟着实践队员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三字经》。遇到《明日歌》中的“蹉跎”这个词时,孩子们皱了眉,始终读不出正确的读音。实践队员方舒及时示范了一遍正确的读音,小朋友张大嘴巴模仿队员的口型,反复跟读,教室里的普通话练习声此起彼伏。“你那个‘牛’和‘刘’读错了,‘牛’是‘n’,‘刘’是‘l’。”四年级学生峰峰双手捧着《普通话学习手册》,专注地听着同组同学读绕口令,在听到错字时及时为他纠错,露出自豪的神情。
图为孩子们在普通话课堂上朗诵《三字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钟俊杰 摄
实践队员林晨晖感慨道:“在课堂上,我带着孩子们吟诵以脱贫攻坚主题的《可爱的中国》,或许孩子们现在尚且无法完全读准字音和读懂诗歌的涵义。但我始终坚信,等吾祠乡走出贫困,等孩子们刻苦读书,走出大山,欣赏外面精彩的世界的时候,将会紧紧地拥抱可爱的中国,争取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走访调研,扶贫攻坚”
实践队员除了开设生动的普通话推广课外,还深入乡村走访调研,慰问帮扶,将扶贫攻坚工作作为调研的重点。
实践队员在调查中发现吾祠乡有些年纪较大的村民一辈子都没有踏出过山里,几乎未与外界的语言有交流沟通,乡音较重,基本没有机会说普通话。二年级学生卢青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平时与年近70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家里靠贩卖地瓜叶勉强维持生计。卢奶奶长期在家务农,除了偶尔进城,从未出过远门。
提到扶贫攻坚,卢奶奶用方言说道:“很感谢国家颁布的乡村扶贫振兴政策,给我们提供了生活保障,也解决了孙子的就学问题,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好事,虽然我普通话讲得不好,但我全力支持,孩子们,你们真棒!”
图为实践队员在当地村民家中进行扶贫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诗雨 摄
“这几天能教给孩子们的知识不多,但我相信,说好普通话能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契机。我希望孩子们不仅自己能说好普通话,还会教别人学习普通话,将学习普通话的‘精、气、神’传递到吾祠乡的家家户户中去!”实践队副队长杨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