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扶贫路漫漫 吾辈当求索

  20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贫困,脱贫摘帽之后仍然存在着返贫的风险,实现“真脱贫”,就需要把“精神扶贫”提上日程,通过“志智双扶”共同促进乡村振兴。为了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双轮驱动协同发力,筑牢推动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和思想根基,2022年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扶农笃信实践队赴日照市卧龙山街道李家台村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明晰村民精神建设现状。我很荣幸作为实践队的一员,参加了此次极富有教育与实践意义的活动。

  首先我们来到了李家台村村委会,与李家台村村支书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精神脱贫等方面进行了友好交流。我们了解了我国现在的脱贫攻坚战的相关政策与发展情况,尤其细致地知晓了日照市卧龙山街道李家台村具体情况。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除去在高三毕业那年去乡村中支教之外,似乎对于这种贫困村庄的了解和接触少之又少,更不知道他们长达几十年的脱贫努力。在实地考察后,我意识到了这些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贫富差距。他们虽已在物质上脱贫,但精神方面的脱贫更值得我们关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实现精准脱贫是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同频共振的结果,在物质扶贫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精神扶贫”,让贫困群众从内心深处愿意脱贫,并积极付诸行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图为实践队对村民进行调研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豪 摄

  同时,在村支书与村民的叙述中,李家台村这些年来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不断努力与奋斗也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是国家的重视、扶贫工作者的奉献和人民的理解的多方面因素而成就的。我们国家之所以能从原来的被人看不起,到现在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与我们民生的改善是分不开的。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脱贫正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中之重。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几十年来都在为脱贫砥砺前行,才成就了如今脱贫的巨大成效。

  其次我也了解到了扶贫工作的艰辛不易、扶贫工作者的无私与奉献,对扶贫工作者感到由衷的敬佩与尊重。

  通过村书记的介绍,我也知道了虽说扶贫工作是难的,但收获是丰富的。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扶贫工作可以丰富工作经验,因为整个扶贫工作中会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而每一个工作都有对应的应对的方法,没有一套通用的方法来应对套用,就需要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并提高自身的能力。扶贫就是走进基层干实事,不再是和书打交道,人生阅历也会更加丰富。

  同时,扶贫工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比如在采访中村书记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村民们说“书记,我用电三轮来送你一段吧,你走到那个队比较远”,这时他就会感觉暖洋洋的,感觉自己扶贫是值得。当群众认可理解扶贫工作时,也会感到欣慰。比如向上面申报贫困户的时候,不符合条件的老百姓也会理解,说“你们工作尽心了,尽力了”。

  书记分享的这些扶贫工作中的小片段小故事是温暖的,给我触动的。扶贫是为了老百姓,这种老百姓给的肯定与支持是无价的。

  我懂得了,无论到哪个工作岗位,都要脚踏实地,用心工作,把树立远大理想和用心、细心工作结合起来,不能好高骛远,做好每一件小事,否则在多高的位置都做不好。

  最后,我也悟出了适用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经验与感悟。我们常说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不论做哪一项工作或学业,不但要认真,而还要用心。仰望星空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触动。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想把自己所学专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其中一条路径就是遵循按主席的教导,扎根基层,扎根农村。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多接触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复杂的地方工作,人才能更好地成长。

  村书记的个人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要长成参天大树,就要经风雨、壮筋骨,见世面,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多积累经验和资历。城市来讲,大城市会让人有更多物质上的积累,也会开拓眼界,掌握更多的人脉资源。到基层的成长固然和在大城市中的成长是不一样,但村书记告诉我们,无论到哪个工作岗位,都要脚踏实地,用心工作,把树立远大理想和用心、细心工作结合起来,不能好高骛远,做好每一件小事,否则在多高的位置都做不好。

实践队员正在询问村民有关精神贫困的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宜斐 摄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收获良多,扶贫扶智、实践出真知的概念也更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深刻体悟到,扶贫重在扶志,是否能克服思想的惰性是激发农村人内在动力的关键。对于有劳动能力,却无脱贫志气的人来说,帮助他们做好思想引导也是关键。给予贫困户务实的产业政策,让每位贫困户尝到梦想一点点靠近的甜头,调动扶贫意愿、靠自身摆脱贫困意愿才会成为可能。(通讯员 马骏)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