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一阵8.0级的地震波席卷中国大地,霎时间,地动山摇,山河破碎,地震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失去,是那一天的主色调:孩子失去了父母,校园失去了读书声,学生失去了老师……
为感受地震中动人的中国精神及震后灾区人民的生活变化,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北川老县城,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风吹过巍巍群山,古茶树叶露新芽。去地震纪念馆的这天,北川的天空终于放晴,朝阳从层层山峰中探出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片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山崩地裂的灾难仍历历在目,眼前的景象却与童年在新闻中看到的不同。那些曾经满目苍夷的极重灾区,如今已变成干净的人家,漂亮的小楼,便利的交通,繁盛的物流……四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不禁赞叹中国力量的强大,能铸就这样的重建奇迹。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芳 摄
鲜艳的红旗与主体建筑名为“裂缝”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对望,周围的群山环绕,似乎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走进纪念馆,一幕震撼人心的场景令全体实践队员驻足——大大小小的摆钟、挂钟、闹钟的指针都定格在14时28分,记录这那个让无数家庭分崩离析的时刻,地震时的崩溃场景一幕又一幕的在我脑中重现。
“照片中的这个男孩叫郎铮,”讲解员清冽的嗓音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当时左臂受伤的小郎铮被救出后,用他稚嫩的右手向八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后来他又被叫做‘敬礼娃娃’。”照片中的郎铮,在一片废墟中向救出他的恩人敬了一个军礼,这并不标准的军礼,却是我眼中最美的军礼,它写满了重获新生的感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另一张照片前,照片下醒目地写着:“可乐男孩”薛枭。十三年前,在地震救援的镜头里,薛枭的一句:“叔叔,我想喝可乐,要冰冻的。”逗乐了当时悲伤笼罩下的中国,这张照片也成为了人们回首十三年前的那段灰暗时光时,难得的亮色。我看着照片,在心里暗暗感叹他的乐观精神,又从讲解员的讲解中了解到“可乐男孩”的现状: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他后来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实习,并成为了成都可口可乐博物馆的馆长。这一次,可乐从约定变成了事业。那张照片变成了历史,但“可乐男孩“的精神仍然在他的人生中熠熠生辉,也鼓舞着我们许多人。
星移物换,十几年过去,北川并没有带着伤痛停滞不前,当年的废墟上,早已青山绿水,生机盎然,但无论过去多久,地震给受灾群众以及国家和社会留下的伤痕都无法被抹去。有句话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遗忘。“我们不该遗忘那段历史,不该遗忘那段灰暗岁月中闪烁这的人性的光辉,这段消极的回忆,会给予我们积极的力量,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灾难的集体记忆,它让我们在奋勇向前的道路上更有力量。
在对灾难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力量,看到了普通人可以多么勇敢——他们可以为了挽救素不相识的人,毫不犹豫地捐赠自己半生的积蓄;他们可以在暗无天日的绝望境地中互相鼓励,创造生命的奇迹;他们可以在危难之时,毅然签下请战书,远赴千里之外的致命险境……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将永远铭记于我们心中,每每触碰,都会唤醒我们心中的那份团结、勇气与善意。这些永存于记忆中的精神,既是对遇难同胞们的最好告慰,也是我们走向更好未来的力量来源。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观“敬礼娃娃”郎铮再次敬礼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静静 摄
走出展馆时,又见多年后“敬礼娃娃”再次敬礼的照片,聚光灯落在那张照片上,我看着那束光,发出疑问:那耀眼夺目的,是郎铮的在灾难中的精神,还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中闪烁出的人性的光辉?(通讯员 樊佳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