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用支教这把钥匙打开“山门”

  七月的生活,因下乡而不再单调;七月的太阳,也因下乡而变得更加耀眼。作为大学生,我们如同太阳一般灿烂,充满活力的我们,也应像太阳般发光发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贡献到有需要的地方。7月1日,是吉首大学“文传青年”社会实践团来到吉首市河溪镇中心小学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第一天。

  初到河溪镇,白云笼罩群山的景象映入眼帘,踏下公交车,走在马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村民,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的淳朴之风。抬起头,看到教学楼上标着一句话——“让现代化教育托起山里娃的梦想”。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山里娃的梦想并没有被落后的地区条件所限制,这句话在蓝天的映衬与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现代化的普及教育已经走进了大山,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甘愿奉献的老师坚守在这大山里为孩子们带来新的知识,托起山里娃娃的梦想。而我们此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把普通话推广进乡。

河溪小学教学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佳宁 摄

  通过与校内老师聊天,我了解到随着城镇化建设与贫民安置工程推进,很多家庭走出山区,孩子们也被在外务农的父母接到城里上学。校内学生数量逐年递减,现如今这所小学共有301个在校学生,这些学生都来自河溪镇以及周边不同乡村,而在这些孩子中,多数为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老师也仅有37位,但是在他们的文化墙上,我发现这里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教育成果也十分出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37名乡镇老师并没有因为地区贫困、学生数量少、教学环境差而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凭着自身强大的决心和毅力固守着这一方天地。他们可能放弃了许多更好的发展机会,选择留在镇子上帮助孩子们完成属于他们的梦想。

  在踏上支教的征程上,我已经想到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渴求知识的眼神。到达教室后,我看到的内容的确也如此,看着他们一双双明亮和纯真的眼睛,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热情。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对课程的喜欢让我感到十分高兴,我似乎理解当地支教老师留下的理由。

  太阳渐渐升到高处,孩子们也带着满是收获的笑容冲出班级。多数人走光后,一位脚步蹒跚的老婆婆走到校门口接小孙女。通过与她聊天,我得知女孩家中十分困难,女孩的母亲患有重大疾病,父亲只能在外打工赚钱,家中靠婆婆一个人支撑下来。婆婆说当她无法来接孩子时,孩子只能自己背着书包走几公里的路回到家中,但是孩子每天都因为学到新的知识而十分高兴,她也因为小孙子的成绩优异而感到十分开心。我转过头,看到树荫下一束阳光照射在小女孩的脸上,她的眼神充满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坚毅感,是一种大山般的坚韧感,更是一种要走出大山的坚毅感。

孩子与志愿者挥手告别。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佳宁 摄

  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我国山区并不少见,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艰苦条件而自暴自弃,而是刻苦学习,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小小的肩膀上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在刻苦的环境中砥砺前行,行动中满怀希望,心中皆是征程与远方。

  爱是双向奔赴的,老师爱着自己的学生们,甘愿支教,留在大山;学生们也爱着自己的老师,热爱学习,回报社会。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想,凝聚微光,便成星河。千千万万志愿者爱的力量汇聚而成的“星河灿光”。而我们此次支教之旅也正是用我们微小的力量点亮小朋友们的理想之光,走出大山,为祖国做出贡献。(通讯员 张佳宁)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