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作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津商添花”实践团队的一员,为了感受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我来到贵州省安顺市王若飞故居进行参观学习。作为一个从小在安顺长大的人,王若飞故居我去了很多次,常看常新,每看每感。
故居的入口在中华北路临街,走入便是一条深长过道,左面墙上陈列着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单记录,展现了党的光辉历史。过道尽头则是一座小巧雅致的朝门门楼,上面还有一块横匾,写着王若飞的手迹:“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是王若飞当年临别重庆时向周恩来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名言成了他对人民、对党的最后遗言,也成为了一种“若飞精神”,激励着我们时刻不忘奋斗初心。
图为王若飞故居朝门门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伍欣怡 摄
故居旁门到陈列馆之间有一个花园,园内有王若飞雕像,我驻足停留了一会儿,瞻仰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辈,冰冷的雕像也阻挡不了他炽热的炯炯目光,那是他愿意“万里赴戎机”的坚定,我突然感觉到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和我们的文化紧紧依偎,这种感动,就是无所畏惧。
故居右侧为王若飞故居陈列馆,里面是王若飞的生平事迹展览,展览以“一切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作为布展主线,共分为八个部分,系统介绍了王若飞光辉的一生。我想我不用一一展开说每个展厅每个部分的内容,因为这个上网一搜便知,我只想说一说让我印象最深的部分——王若飞的狱中生活。“你是什么人?”“共产党人。”“你们的人在哪里?”“到处都有”“你把他们供出来!”“比上天还难。”这段文字是1931年王若飞在内蒙古包头被捕时,与警察局长的一次对话。他在被捕前仍在尽力保护组织秘密,将重要的两份工作报告塞进嘴里,敌人死死掐住他的脖子从他嘴里掏出来时,上面已经满是血迹,字迹也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五年的狱中生活没有击垮他,他威武不屈,从容镇定,团结难友,坚持斗争,甚至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自己是“世间最幸福的人”。这份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图为实践团成员瞻仰王若飞雕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伍欣怡 摄
纵观全馆,静谧的四合院、庄严的若飞雕像、大气磅礴的陈列馆,每当我走进这里,看到他出生的床、穿过的西服、写过的文章,仿佛一切都在告诉我,王若飞从未离开。我总能在这里不经意间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于时代、不屈于强权、勇为人先的伟大革命精神。在黑暗的时代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让人间大地多了一道属于天下黎民的光,那道光带领着人们踏破黑暗,拨云见日,直到今日,仍然熠熠生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和精神,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他们经历了多么黑暗的时代,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汗水,承受了多少充满血与泪的悲痛,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安顺安顺,平安顺遂,但是每一份岁月静好,背后都是先人的负重前行,我们当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辛,那段岁月虽然不在了,但是那些发光发热的人需要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不屈不挠的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怀敬畏之心,行未来之路。(通讯员 伍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