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让敬老院老人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2022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暖融融敬老爱老服务团”到南京市鼓楼区银杏树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8天的敬老爱老志愿活动。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曾几何时,提及养老院,我们的刻板印象就是“行动不便、孤寡老人”等等;谈起年华老去,我们的固有认知就是“身体衰微、反应迟钝”等等。我们崇尚敬老、爱老之风,可又畏惧变老……
我很感激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在暖融融敬老爱老服务团的带领下,我们通过与老人们的近距离接触,深刻明白了:“桑榆非晚”,尚可为霞满天,以及“柠月如风”,仍需珍之重之!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抗美援朝老兵王民之爷爷佩戴勋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孟照琦 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岁月的确会吹皱人的皮肤,但它却吹不灭人心中的烛火。养老院的很多老人或因为先天或因为后天(上了年纪),身体机能大都有所下降。“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没有什么坎儿是迈不过去的”,胡奶奶如是说道,她向我们真正地诠释了“盲于目不盲于心”。
当然,这种豁达的心态可以从很多老人满面的春风中窥见一二。他们固然受限于身体,然而他们面上却不显病痛折磨的痕迹,依旧“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这种由阅历积淀而来的乐观通透,难道不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吗?心不随身老,这或许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银杏树养老服务中心的奶奶聊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姚靖 摄
木槿昔年,浮生未歇——
在照顾养老院老人家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祖辈们的样子,也会不由自主地酸涩地描摹出父母日后的样子,由此及彼下去,倒也能坦然或者说是欣然地接受我们慢慢老去的过程。
只是,我们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付出过,努力过,无论成败,我们都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没有好遗憾的了。现在我可以想象,那时候的我们是否也会像今天养老院中的老人那样知天达命呢?一定会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当我们老的时候,是否可能在那个时候又会想起那时候的老人,是否又能过的比他们幸福呢?这一切都是问号,但终归,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来把握,不过是“庸常之中,微芒不朽”罢了!柠月如风,白云苍狗,我们只有“行而不辍”,才能“履践致远”!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银杏树养老服务中心的爷爷修剪指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春辉 摄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董奶奶的一句叮咛“父母在,不远游”,让我很是感慨。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或许才是最令他们开怀的了。志愿者们像孩子一样依靠在老人的身旁,带给他们最亲切的慰问,聆听他们上个年代的光辉事迹,同时也带着这份敬畏跟老人家们畅谈我们年轻人的这一代的故事。凡此种种,相信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在这个新时代里的他们有我们志愿青年的陪伴,他们并不孤单!
虽说岁月不饶人,人这一生总会走到头,但我坚信,志愿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一定会一直延续下去!这些点滴善意一旦积聚起来,哪怕是“萤烛末光”,却也能“增辉日月”!
短短八天,我们却收获并成长了许多。这场志愿不是起点,更不会是终点,我们青年志愿者们,依旧,在路上!(通讯员 周方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