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夏风吹着青禾,稻穗迎风唱着青春的歌。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寻访胡杨学子实践团”于2022年7月2日电话访谈图木舒克市基层团场选调生尹波,希望通过本次访谈了解一线胡杨学子的工作和基层农村农民的现状,聆听胡杨学子作为兵团选调生为人民服务的故事,用他们的奉献精神引领广大胡杨学子砥砺初心使命、激发担当作为,号召当代青年人扎根在祖国的最基层、最深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西部的大地上挥洒青春、努力奋斗。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祖国的基层汇聚,又如星星般散落在塔里木河边、胡杨河畔、天山脚下。时代在发问,青春来作答。他们在基层治理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生态环保第一线等领域闪着光。
在人生与青春的许多选项中,校友尹波选择了选调生,选择与奋斗同行,与奉献相伴,选择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一年3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干苦干,胡杨精神像一粒粒朴实无言的种子,扎根泥土,努力开出最香最美的花,给这片土地和南疆的人们带来芬芳。到底是什么让这么一群年轻的“胡杨”把青春留在这里。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定扎根边疆、奉献基层却又无愿无悔。团队成员带着疑惑去找寻答案。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校友尹波目前是就职于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5团党政办公室,担任45团三连党支部副书记。青春是五彩斑斓,奋斗却各不相同,年轻的尹波已经成为老百姓口中的“尹书记”,心中的“依靠人”。
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简单,改变一群人的命运很难。校友尹波曾是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学生会主席,投身基层,服务国家的念头,像一个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2021年7月,尹波来到45团三连工作,就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情,深入职工家中走访慰问,向连队职工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尹波笑着告诉我们,正是那段时间,他看到祖国南疆最真实的样子,他想为南疆的人民做点事情。
图为校友尹波在基层团场工作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厉佳豪 供图
基层的工作会面对很多困难,作为基层服务者的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人民群众之间奔波,在田间地头上穿梭,目前基层团场无论是通讯还是交通都还是不方便,特别在连队有些地方大多是老年人,传达信息仍然靠着最传统的人传人和打电话的方式,他们不得不挨家挨户地传达疫情防控指示,有时候走访工作要到凌晨,但是作为基层服务者他们得及时了解大家的困难和问题,这是他们该做的。
尹波说:“作为一名基层服务者,困难比较多,但这也是我的荣幸,大家既然相信我,群众有困难来找我解决,咱就得认认真真地给人家办成,作为党员我们就是要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就要不怕困难,积极想办法、想对策给人家解决了。”这一番话,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一线党员诚朴而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个优秀的党员正是这样,一个扎根基层的胡杨学子正是这样,把群众的需求当作动力,把群众的肯定视为褒奖。
“小小的青春”能在“大大的时代”里流光溢彩。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胡杨学子们在追梦的道路上,他们是直击长空的雄鹰,是腾跃大海的飞鱼,在奋斗征程上融注火热的激情,能够激发无畏的勇气,不怕山水迢迢,更无惧风雨交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70后、80后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为人民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90后也能扛起建设西部的责任。尹波说:“胡杨精神将一个个希望的种子洒向大地,大地比自己更大,给了种子希望,也给了这片土地繁茂的希望。”对此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我们渴望成为像校友尹波那样的人,青春不只有眼前的潇洒,还应该有家国和边关,我们毕业后也要来这里。
图为寻访胡杨学子实践团出征仪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景常红 供图
西部需要青年,西部的建设更需要青年。通过本次三下乡访谈,实践团深刻体会到胡杨学子的担当和奉献,胡杨精神就是到基层去,做发光发热的建设者,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在民族走向复兴道路上的奋斗担当,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实依靠,不仅脚踏实地、手里有招,更加能够成就自我、眼中有光。(通讯员 刘金涛 叶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