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李白在安徽的行进路迹,切实体悟李白诗歌中抒发的感情,感受唐诗的魅力,2023年7月4日-8月3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诗仙皖路”探寻李白在安徽的唐诗文脉实践团队展开了为期三十天的学术调研、实地研究活动。
诗仙豪情赋予诗,雄文盖天命如纸
在实地研究前,我们对李白进行了学术性的调查研究。我自小就对李白倾慕不已,我翻阅古籍,查询资料,探寻着李白如梦如幻的一生。在书中,我看到李白25岁仗剑去国,四处游历,鲜衣怒马。他自信,明朗,奔放,飘逸,观天门山写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磅礴之句,登九华山写下“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的朦胧美诗,在阅览这些诗句时,我仿佛看到脱身白刃红尘的江湖侠客肆意奔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何等轻快洒脱!心中的激情奔涌,我也想追随诗仙游历千山万水,饱览美景!
沿着李白一生的行迹,我又看到了李白在上元二年脱离牢狱之灾后兀自一人,在孤独中,李白以山水为知己,表现出的豁达与乐观在今天仍迸发着鼓舞人心的力量,他的洒脱使我敬佩,他的不幸使我哀叹!
在古籍中,李白的一生如一副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看到大唐盛世华年里,李白飘然而来,白马啸西风,气贯长虹,从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到晚年悲惨落寞,最终仙逝当涂,不觉喟然叹惋!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探寻九华山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汪思灵 供图
实地探寻诗仙路,皖地彰显诗性美
学术调研结束后,我跟着实践团队实地探寻诗仙李白在徽州的行迹。
我们抵达了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仙之诗诚不欺我!九华灵山水皆缥碧,河川挂在山崖上犹自天际倾泻一般,又在山间蜿蜒而下;青天为幕,日辉照耀下,群峰竞秀,遥遥望去,好似数朵金芙蓉。用“灵秀”形容这里毫不为过——山色别具一格,山丘似乎在陪伴着城市——芙蓉湖公园如镜般的水面静静倒映着灯火,也倒映着暮云,倒映着连绵的山峦;小村庄则离山更近,我们能看到云雾的聚散变化,能触到山泉水的凛冽清澈。我不禁为这等美景折服,顿时热血沸腾!千年之前,李白也观此美景,是怎样的豪情壮志!我在此地切身理解了李白心中奔涌的豪情,千古青山,壮志永存。
我们到周边村庄调研走访,村中传来袅袅戏曲声,咿咿呀呀传唱着千古之婉音。村中老人告诉我们,这是这里百姓们自己戏曲——青阳腔。村中老人还热情地留我们一起吃饭,我想即便是今天,这片土地的人们对待生活还是有着“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的纯真,热情又亲切。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把九华山的人文地理之景融进日常生活中,当然,也乐意分享给每一位来此的客人。
跟随团队,我又来到了李白诗中的桃花潭。潭水碧绿,映照着两岸葱茏;烟波缭绕,陶醉了天上谪仙。乘一架竹筏,在桃花潭踏歌缓行,送别之音穿过千年,在今人耳边重复上演。这等如梦如幻的景象使我陶醉其中。我不禁吟诵出《赠汪伦》,将此诗与此景联系起来。工作人员听后笑着说:“这里的桃花潭是加工之后的样子,你说的那首诗里的桃花潭实际上没有这么秀丽呢。”工作人员的话使我十分惊讶!回到住处时,我查阅资料后发现,桃花潭因李白《赠汪伦》而得名,李白其实是被汪伦“骗”过来的。汪伦在邀约中强调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然而此地其实本无桃花,而是在十里之外的一处地方有桃花,此地也无万家酒店,只有一家姓万的人家经营的酒店。或许是在多年怀才不遇的怅惘中李白看遍了人世冷暖,因而面对汪伦的一番热情,李白才显得那么感动。我不禁感叹李白与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流传千古的情谊,也暗自感慨实地研究的重要性。
跟随团队实地研究后,诗仙李白在皖地的行迹逐渐立体化了起来,我眼中的李白形象也更加丰富了起来。旅途虽结束,但是实践的意义还在继续。将诗歌与山水相连,让文字有了传承的力量。此次实践活动使我收获颇丰,未来,我会继续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习目标,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通讯员 袁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