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寻味来自“登杆”的奥秘

  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探寻来自乡村的“薪火”,见证文化的赓续、精神的传承,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萤火探兴”调研团于7月8日来到天津静海区台头镇大六分村,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六分村登杆”的第七代传承人杨文祥进行了交流学习。登杆活动起兴于西汉时期的“猕猴缘杆”,清乾隆八年此项活动传至台头镇大六分村,并成了盛极一时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自1743年起,至今已有280年历史,其向上天求雨、祈求美好生活的寓意吸引着每一个人。

大六分村“登杆”项目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证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一山 供图

  我们来到“登杆”基地,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让“登杆”更加神秘。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下,这里经百年而无衰,他们作为传承者的不忘初心令所有人推崇备至。听了关于登杆的传说后,其中的小白龙让人印象深刻,据说其为解救村民于旱灾,不惜牺牲自己,这种心系人民而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思考和学习。而其本身的传说之美亦让“登杆”文化更具价值,无论是舍身为人的小白龙,还是用各种“登杆”动作来怀念它的村民,皆为文化的组成不可或缺。让我们不禁赞叹文化的瑰丽,沉醉历史的深远。感悟至此,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传说,更是一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

图为“龙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一山 供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欣赏了少年们平时的训练,这些少年在单杠上灵巧有力地做出各种动作,展现着他们的体魄,我们不光是被他们的魅力所吸引,也同样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感动,正是因为这些少年,“登杆”才会历久而弥新。而“登杆”这一技艺,对于村民们而言,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令人赞叹,也引人思考。这才是“登杆”真正让人钦佩的地方。

  “登杆会”每年正月十五和四月初四、四月初五会在津门药王庙门口进行固定演出,这是延续至今的传统,他们的坚实信仰也在此刻得到彰显,我们要学习他们对文化的自信,对每一场演出的尊重,对每一个动作的认真。他们在表演零意外的同时,从未收取任何费用,所有的演出皆是公益出演,这样的文化态度更值得我们去追崇和学习,而“登杆”作为一种文化,其意义便是对文化的信仰与执着,所以“登杆”传承应当是当今文化延续的榜样,其所展现的文化自信亦足以令人为之动容。

图为“萤火探兴”调研团在交流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一山 供图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这份“登杆”文化的厚韵值得被喜欢和尊崇,有个光明长久的未来亦是重中之重,在此次“登杆”文化的探索之旅中,我们了解到“登杆”的传承之法,亦明白文化的赓续需要集思广益,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传承才会坚实有力,才能挺立在时代更迭的浪潮中。

  中华文化的绚烂长卷少不了像“登杆”这样的民间瑰宝,既见识了它的动人淳朴,便要见证它的生命赓续,传承和发展它,让它作为文化而长远,让它成为精神而永存。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探寻民间“薪火”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努力,亦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将这些瑰宝的光泽放大。萤火探兴,启明不止。(通讯员 张一山 郝彤)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