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此间为山林,寻药且随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苑溯源小队于2023年7月25日至8月1日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开展了为期7天与中药学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溯源之途,道阻且长。在这一周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带着探求真知的精神,用双脚丈量每一步山路。左边是垂直的悬壁,右侧是激流回荡的深渊,头顶不时有瀑布飞泻而下,一辆面包车在如同九曲黄河般的山路上左弯右绕,少了荡气回肠之感,多了胆战心惊之意。一路上人户愈渐稀疏,树荫错落,云气聚拢而上的那座山便是我们此行的落脚之地。

 

图为路途中所拍黑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燕 摄

  抵达“雅连人家”时,主人家早已备好了饭食。一行饥肠辘辘的人狼吞虎咽之后,收整行装。而后马云桐教授对我们本次溯源活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进行了安排,小队长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责任到人的划分。

  次日,马老师带我们进山识药辨草,山中药草与药植园中大有不同,即使是同一种药物,没有专业的指导,我们也难以辨认。上山的路上不时飘起雨丝,但我们这行人都忙得无暇顾及,记录数据、辨识药草、采摘标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老师说山上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可能会遇到熊,但我们此行却未曾相逢,而是和一窝晒太阳的蛇打了照面,虽然天气比较冷,它们不太活动,老师也还是不敢让我们靠近观察,可是自己却也是惊异,展开连环拍。路旁一湾清池里,是山中人家养的雅鱼,好奇驱使我去探寻,平添几分趣味。中午时分,未见旭日,下山的脚步伴着山涧奔流,恰在午饭前赶上,一群人哪还过顾得体面,一个个好似饿虎扑食。下午的任务会比较轻松,往往是各种知识讲授,马老师给我们讲了雅连的研究进程,还请沈老师和老书记细致地讲解雅连的生长种植及其历史。它生长条件很苛刻,必须在洪雅县的山区,海拔在1800~2600m之间,但是这里地处偏僻山路难行,交通阻塞。故而即使在过去种植面积也不大,在1985年后。味连传入后,人们发现它的产量大,好种植,雅连因此开始被抛弃,直至初次进行种质资源调查时,仅有0.3亩的种植面积。所幸,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发展,现在雅连的种植面积已达千亩。但雅连种植的困难重重,且不说至今无解的连作障碍,仅仅是海拔就让人望而生畏。

 

图为马云桐教授在为队员讲解植物相关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燕茜 摄

  尤其是在这崎岖的山林间。仅仅来时的坦途尚且令人胆战心惊,可雅连种植是要爬上那无人穿行的林间小路,山体坡度近70°,可能前一脚是松动的砾石,后一脚就是没有支撑的腐殖质,危险无处不在。可这只是雅连种植上的第一个难题。我们一行人得以有幸被允许进入雅连的种植基地,十几人的小队伍蜿蜒在山上,队尾竟不见排头!行进也只敢身体倾靠山体慢慢挪移,若是一个不小心没跟上,喊一声却也无人应,山势险也!更让人恼的是那蚂蟥会无声无息地钻入靴子,更有可怜的队友肚子上被叮了一个,蚊虫鼠蚁可谓横行。可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雅连的面积在逐年扩大?而山中人家并无什么年轻人,我想不明白是什么支撑他们?

 

图为农户在为队员讲解石斛相关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燕 摄

  从一家种植石斛的农户拜访学习以后,我想我是明白了。同样是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弯弯绕绕的山路,刚一到他就热情地招待我们,好似多年的熟人。他带着我们去看种在山坡上的石斛,给我们讲它的扦插,种植,管理等等,他不像别人能对自己的作物神采奕奕地夸耀,相反,他只是淳朴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可语气之中的自豪之意任谁也不会忽略。是啊,如此陡峭的山上,山与山不相望,只得翻过一座才可得见另一座的真容;如此空寥的环境中,只有蝉鸣撕扯长空,偶有天光拨过层层阴翳,才多几分生趣。在此“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之地,种出六百桶的石斛,任谁不得佩服他的意志。临到中午,他摆出两桌筵席,让我颇为震惊,尤其在这闭塞的村庄,桌上是一碗碗的腊肉,虽没有精细的烹调,但却让主人家的心意一目了然。

  临别之际,他羞涩得像是见了生人的孩子,不愿与我们合影,还是我们“动手”他才好好配合。他对我们说:“很感谢你们能来帮我们这个山沟沟,希望你们能多来看看,宣传宣传,指导我们这里的发展。”说实话,听到这话我是诚惶诚恐的,仅凭我现在的知识能力断然是不能了,但是心中冉冉升起一面摇动翻滚的旗帜仿佛在风中奔走相告我对中医药事业的敬畏之心!多学点知识,就能为药农多出一份力,就能为中医药事业多画上那么一笔!

  面对山险,他们并未“以手抚膺坐长叹”,而是秉着“地崩山摧壮士死”的意志,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山从不是阻碍,而是世代依赖的家乡,虽说环境艰险,但却不曾动过离开的念头,而是改造它,奉献它。其意心诚,行身躬行!一种药材的品质绝不仅仅取决于它自身,更是这片土地对辛勤山民的馈赠。(通讯员 赵雯楠)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