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出人们“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创产品?怎样用灵活多样的物质载体讲述内涵丰富的“红色故事”?……7月5日至14日,带着这些问题,我跟随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星与薪火”赴湖南省韶山市红色文化调研实践队,在伟人故里追溯红色记忆,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大型室内驻场演出《最忆韶山冲》,让我深感历史的厚重和红色文化的久远。舞台的高科技手段将领袖的故乡情怀与伟人的成长故事无缝地串联起来,让观众仿佛回到历史卷轴的中心,亲身体验着传统艺术与现代数字相结合的魅力。
红色国画,流光溢彩,舞台将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数字相结合,让遒劲有力的毛体书法在光影画面中蓬荜生辉,逼真的舞台设计让人仿佛站到了历史卷轴中间,生动演绎着乡音与乡情的亘古不变。熟悉的音乐和光影的视觉冲击让我深感震撼,舞台运用声、光、电高科技手段,串联起伟人的成长故事和领袖的故乡情怀。
在演出幕后,我跟随着负责人从道具、场景等多个方面,了解了这场定制化剧场的形成过程。通过近距离了解剧场后台的过程,我深刻认识到这一场定制化演出的呈现建立于“创意-设计-舞台”的过程,超大规模的矩阵和特色的场景让观众细腻地感受到数字化艺术下的红色文化传承。
图为负责人为队员们讲解舞台幕后。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昀峰 供图
通过现场观众对于韶山市文创产品市场和产品需求情况调研,我们对《最忆韶山冲》的受众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现场观众的调研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对红色文化的敬意与传承责任,不仅了解到了他们的观影体验和文创喜好,更是倾听到了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图为“星与薪火”赴湖南省韶山市红色文化调研实践队队员线下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文 供图
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要心怀使命感,秉承着对红色文化的敬畏之心,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文化艺术技能,共同为《最忆韶山冲》红五星剧场设计系列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包括了剧场情景书签、韶山文旅长轴画手绘门票、字绘文化衫、帆布袋、冰袖、头枕等,每一个产品都经过队员们精心设计,融合了红色文化元素,让观众在购买使用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传承着红色文化。
同时,在搜集整合资料的过程中,我也领悟到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才能让红色文化得以活力更迭、永续发展。要做好红色文旅产业的推广,不仅仅是要把自己的所学所创和红色文化结合,还要深入考察当地市场情况,体会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才能让产品得到有效传播。其中,设计组的同学们根据《最忆韶山冲》剧中《守望》这一章的故事,将毛主席、韶山市花“映山红”、杨开慧共绘在一张书签上,将特色场景的红色元素提炼出来,融入到文创产品中去,实现了红色文化的再创和延续,并且获得当地文旅部门的高度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在文旅产业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里,要想获得成功并不简单,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必须紧扣市场需求,了解当地文化的底蕴和历史背景,精准地把握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图为“星与薪火”赴湖南省韶山市红色文化调研实践队指导老师指导队员文创项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鹏 供图
在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注入新的活力,红色文旅文创对于当地红色文化宣传的意义重要性不可忽视,而一定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必要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学好做好,让文创产品得到价值重现和真正传播。
图为公司负责人仇总经理为大家分享项目经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昀峰 供图
“三下乡”,是我们实践成长的宝贵机会,更是我们懂得频频回顾的地方。在这里蹒跚寻红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当下文创产业需要创新思维、技术和文化元素的注入,高校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敏锐度,能够更好地捕捉时代脉搏和文化内涵,有机会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转化为创新性的文创产品,推广当地的优秀文化资源。其次,还要注重协同合作,加强与当地文化部门、旅游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只有通过开放式的合作模式,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造出更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通讯员 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