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来。
7月5日的早晨,和约定的不太一样,压了几天的积云,终于在今天再无法承受的降雨下来。透过民宿天井的玻璃,只能看到灰白的天空和轰隆雷声之前的闪电。索性是阵雨,当雨渐渐小去,非遗+队伍便开始了非遗之旅。
我们寻访宏村,去观摩传统徽派建筑。
云笼山色,骤雨初晴。先前的雨为宏村增添了“一笼烟雨罩江南”的诗意。水墨宏村,白墙黛瓦。一半是人间烟火,一半是入画江南。
内心雀跃的心情快要溢出来,这是第一次来到皖南,早在中学阶段的地理课本上接触过徽派建筑,当年的我描摹了很多遍,如今总算是如愿以偿的在记忆海中留下印记。“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这句诗里。雨后的粉墙青瓦入一幅缓缓展开的山水长卷。南湖有被冲刷得碧绿接天的莲叶,有落掉几片瓣叶的莲花,还有鸳鸯戏水于湖上。温柔风吹皱南湖的水,也吹人心荡漾。而眼前水镜般的南湖似乎倒影出一个朦胧又清晰的镜面世界。
图为雨后的宏村游人走过烟波画桥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思琪 供图
走过烟波画桥,像是走入朦胧的古徽州。
桥的对岸是南湖书院,南湖书院相当于六所私塾的合并,取名“以文书阁”,又叫“南湖书院”。书院分为六个部分: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每个部分相当于不同的年级,比如在启蒙阁读书的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处于启蒙阶段。我站在堂前,轻抚两侧柱上的楹联,脑中映出童稚的样貌,捧起诗书摇头晃脑,朗朗书声回荡了千百年;又坐于桌案前,仿佛跨越时空与百年前的儿童在一起上课,体悟古时私塾的课堂。
因为日程紧,我们打算快速解决午饭再去几个著名景点就离开去赶下一个行程。刚端上的热汤急急地呷着,一旁的阿婆一边为我们摆好菜,一边和我们聊天:“小心烫口。宏村并不大,不要着急,时间总是足够用的。宏村是很好看的,脚步太急,怕要辜负这次旅程。你们年轻人啊,脚步总是太快。来宏村呀,不怕节奏慢,饭要慢慢用,就像这里的生活,也是慢慢的,慢慢走,慢慢看……”夹起一筷特色菜肴,放进口中,细细地嚼,凭窗听雨,雨声酥酥润润,我恍惚觉得,生活真的可以放慢节奏。
午饭结束后,我们放弃了既定的观览路线,决定随处走走,不错过眼前的风景。走过南湖书院有长长的走廊,细细观摩着游廊上的图片文字,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座古村落,内心的感叹越发多了起来,思绪万千。严丝合缝的榫卯结构让古建筑经久不坏,静静伫立在这里,守护着古今的住民;来往观赏的游客、相隔叫卖的商贩,让村子里充满人间烟火气;每一口湖水、每一栋建筑都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图为队员正在参观走廊墙上的画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思琪 供图
趁天色尚早,我们拜访了敬修堂,敬修堂前巧妙的设置两套庭院,呈规整的长方形、地面青石板陈铺开来,镶砌花坛鱼池,锦鲤似与游者相乐。内院与月塘外境一墙之隔,静谧祥和的环境包容着游人的心,在世俗浸淫的浮躁顷刻间散去,好像灵魂浮在空中接受洗礼后变得干净。我好久没有这样放松的感觉,当我不再去追求打卡景点,当我放弃被表格限制的步伐,节奏变得舒缓下来。再去踏青石板路,走着阡陌小巷,仔细体悟徽派建筑的魅力,用心去感受墙头马上的情感,跨越百年与古人进行精神上的对话。
我一路走来,如同在翻阅宏村的历史,透过宏村去品读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徽派建筑的恢宏与精美、徽文化的悠久与厚重。走到出口再回望宏村,它像是一幅画,墨色铺陈,山水留白,更多的色彩由来人执笔绘;它像是一本书,人间温暖,字句留情,更多的故事由来人着手写。我想起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宏村将这句诗完美地做了诠释。
坐上回程的车,我靠在窗边,像小酌一壶茶一样细细品味这一段悠然的慢生活。宏村毕竟是旅游景区,带有商业化气息也在所难免。有人说,宏村的商业化太严重,我却觉得宏村不是世外桃源、瑶池仙境,有烟火气的地方才是人间。宏村给我最大的感触,不论历史还是人文都有一种 “不着急,慢慢来”的不紧不慢的节奏感,生活可以慢一点,且行且停停。(通讯员 李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