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留住这份独一无二的美丽

  2023年7月26日至27日,安徽大学法学院以律寻安暑期实践调研团队合肥分队赴庐阳区三十岗乡崔岗村就宅基地盘活改革情况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透过车窗望去,是一片片绿野,穿行在曲折幽深的乡间水泥路,听着许久未曾听见的鸟鸣,偶尔几只白鹅浮水游过,我来到了这次的实践地——崔岗艺术小村。水库上游,滁河环绕西北,远眺大蜀、鸡鸣二山。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崔岗有着其他村庄所没有的静谧美丽,红砖墙、白石阶、柏油路,放眼望去,旧时村庄瓦房不在,具有艺术气息的新式房屋却如春笋般冒芽。我带着疑问,和队友开始了探寻崔岗宅基地改革历程的调研之旅。

  慢走在村间,穿着短袖印花棉布衣的奶奶热情地告知了村委会的方位,经过一面面艺术红墙,我们来到了该村党部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崔岗的故事娓娓道来。

 

图为“为人民服务”办事台。中国青年通讯员 张晓雪 供图

  “乡村”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好像每个人在记事时都曾听过,却又鲜少有人安静地、仔细地注视过它。遥远的乡村,喧闹的城市,好像一道天堑,泾渭分明。崔岗经历过多数乡村的困境,青壮年流失,老年人独居,乡情使得他们无法割舍老宅,而生活的压迫又让青年们务工而走,于是人空了,情散了,村子也就没落了。由此大量闲置农房的困境也就产生了,这使得村落的宅基地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机遇总会不经意间到来,对于抓住的人,曙光就在前方,但是又谈何容易。崔岗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想要为这片落寞的村庄做点什么,从“危房”到“新房”,从“田路”到“柏油路”……这无不证明了崔岗人的汗水得到了回报。

  采访书记,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崔岗盘活宅基地的制度设计,还知道了崔岗一众党员在这场盘活改革中遇到的重重困难;采访村民,透过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我们探寻到了崔岗改革“前世今生”的发展历程。崔岗依靠自己独有的静谧氛围,吸引大量艺术家老师租住农房进行改造,进而盘活闲置宅基地。走访村落摄取素材时,望着一座座美丽的艺术小屋,我丝毫无法将其与危房联系起来,在拍摄的镜头里,那些艰难的岁月、收获的时光也被无所保留地呈现出来,让我不禁感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小小的崔岗村,也拥有如同太阳一般的生命力。对于这些为崔岗发展无私奉献的人们,我深感敬佩。

图为崔岗欢迎标牌。中国青年通讯员 惠倩妤 供图

  看着如今美丽的崔岗,这或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我想第一代抓住机遇发展崔岗的建设者,也是抱着对于这个村落的怜惜之情投入改革之中吧?“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乡村最美的地方在于人气,最有活力的地方也在于人气,想要“渔夫”,想要“人家”,就是要把“气”给拿回来。通过租房,将宅基地的使用权转移,以换取更多的人流,用外人带动内人,人最终就多了起来,最美、最有活力的人气就回来了。

  乡村的独特之处,就是在你第一眼见到它的时候,脑海中就浮现出“哦,这就是乡村”。没有思考,没有犹豫,仿佛就该如此,这种真实是一直与生俱来的自然生机。美丽乡村,不但在于人美,还在于景美。崔岗便完美融合了这两点,在其本身静谧美丽的氛围里找到了能与这种气氛融和的艺术气息,最终使得崔岗在发展的道路上,将“人气”与“生气”有效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发展之路。

  交谈时这些驻守崔岗的党员们,谈论崔岗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采访时拿着蒲扇的大爷大妈,也是和善亲切的。镜片内是过去的崔岗,仿佛与落寞孤独打结缠绕;镜片外是现在的崔岗,却是明媚与生机相互交织;镜片的厚度或许是薄的,但是对于崔岗人来说,是一段艰难的过程洒过热泪,流过汗水,不能用任何物品等价。他们用知识构建桥梁,用现代文明去拥抱乡村,因为总有人不愿被困苦所束缚,而放弃明天的阳光。俯首甘作先锋者,为崔岗开路,是因为他们热爱这片土地,想要留住这份独一无二的美丽。

图为调研旗帜留影。中国青年通讯员 惠倩妤 供图

  崔岗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案例,诠释了什么叫作振兴。振兴不在于冒进,而在于稳步;振兴不在于丢弃,而在于结合;振兴不在于外力,而在于自发。一条成功的乡村振兴之路,离不开“人气”,也离不开“生气”,留住它们,就是留住一个乡村最为珍贵的灵魂,留住一个乡村最独一无二的美丽!(通讯员 惠倩妤)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