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江南大学学子走进南京:传承非遗剪纸文化 讲述红色革命故事

  中国青年网南京8月2日电(通讯员 沈安澜 冯永鹏 徐仁琦 马越尔在古老传统艺术中剪纸作为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极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作为一镂空艺术,剪纸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通过将不同空间、时间的物象进行组合,以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进而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赋予事物以崭新的意义。 

  2022年暑假,江南大学“手指上的中国”实践团队再次出发,走进南京,用剪纸传递红色文化,让剪纸遇上红色故事,以”用红色剪纸“讲述”红色记忆“为主题,开启了“手指上的中国”第11篇的录制之旅,记录南京剪纸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发展与传承。 

  追寻非遗足迹 采访非遗剪纸传承人张林娣 

  在南京秦淮区非遗体验中心,实践团队采访了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级代表性剪纸非遗传人张林娣老师。张林娣是金陵剪纸江苏省级非遗传承代表性人物,她的父亲张吉根是中国著名剪纸大师,人称“金陵神剪张”她系张氏家族第四代剪纸传人。

  张林娣老师慧心敏行、妙剪生花,作品典雅细腻、灵活生动,她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剪纸,创作了多幅细腻感人的作品,如南京的美丽乡村建设组图,《共饮一江水》且张林娣老师始终不忘剪纸艺术的传承,重视孩子们的剪纸启蒙,坚持向各地的剪纸爱好者传授剪纸知识,在各地办展,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 

采访非遗剪纸传承人张林娣。团队供图

  采访过程中,张林娣老师告诉实践团队,她对于剪纸艺术作品的个人创作习惯,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物象进行组合,通过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体现人物、物体、景致等。问及她剪纸生涯中最有民族自豪感的时刻,她告诉团队,是她接待外宾时,即兴地剪出外宾的轮廓,引得外宾啧啧称奇。 

  在张林娣老师工作室,实践团队观摩了剪纸技艺的整个制作流程。据前期了解,南京传统剪纸的造型手法粗中有细,拙中显灵,张林娣老师创作出的剪纸艺术作品既有北方剪纸的浑厚粗犷,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灵秀,风格轻巧工整,线条精致剔透。与平常的传统剪纸技艺不同,南京剪纸技艺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张林娣老师以剪代笔,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张老师秉承数代剪纸艺人的传唱口诀:小弧线用前锋剪,中弧线用中锋剪,大弧线用后锋剪。剪刀的双刃在轻薄的彩纸间上下翻飞,灵巧的够勒精美的线条,构成精妙绝伦的图案。仅三五分钟便剪出各式花鸟鱼虫,令团队成员们惊叹不已。仔细观察剪纸作品,构图上多运用“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艺术处理技巧,加以恰当的夸张与变化,富有较强的艺术性与装饰性,巴掌大小的花鸟鱼虫,无一不栩栩如生,精妙绝伦。 

  探访非遗博物馆 感受非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实践团队参观了南京民俗博物馆,探寻剪纸坊,沿着红色足迹,欣赏了诸多红色主题剪纸,看到以剪纸的方式呈现出党的历史上重要的事件,见证了人民群众抒发的对党和国家的浓厚情感。遥想当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永远跟党走》、《红船精神放光芒》、《龙盘虎踞新时代》,剪纸上栩栩如生的红船,咆哮着的猛虎,无不诉说着手工艺者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党的百年历史,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不仅记录着党一路走来的光辉和梦想、苦难与辉煌,而且镌刻着新中国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雷霆激荡、动人心魄的壮丽图景,在人类历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红色剪纸以艺术独有的魅力鼓舞着我们坚守初心,不忘使命,砥砺奋斗。实践团队表示:“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唯有坚持守初心,担使命,勤奋斗才能汲取革命力量,乘风破浪,建功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书写人生华章。

南京剪纸艺术博物馆。团队供图

  共话“非遗剪纸”实践之旅 担当非遗传承之重任 

  实践活动结束之际,团队成员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活动气氛十分活跃。 

  沈安澜同学分享道:2022年是建团百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立志用脚步寻觅非遗文化,用眼睛发现非遗精神,用内心感应非遗魅力,努力肩负起非遗传承使命,用自己的知识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马越尔同学说:“非遗不只是一个供人们观赏的装饰品,也不只是一个被束之高阁的藏品,它们具有着与时俱进的价值,被喜好的人所喜好,被不同的人所传承、延续。我们应该努力将他们的美,用新技术赋能,展示给更多人知晓”。 

  张嘉慧同学说:“非遗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传播手段,我们可以巧妙利用像剪纸这样的非遗,述说时代故事,传递难忘记忆”。 

实践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团队供图

  据悉,“手指上的中国”社会实践团队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师生组建的一支文化服务宣传团队。作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特色摄影摄像团队,“手指上的中国”实践团以“记录传统文化、发现文化瑰宝、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宗旨。团队依托专业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自拍自制系列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团队成立至今已历经10年,在10年间团队制作了纪录片“手指上的中国——淮阳篇、绍兴篇、杭州篇、镇江篇、南京篇、苏州篇、苏南篇、芜湖篇、宜兴篇、延川篇”来记录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并利用专业知识,以数字化、新媒体化手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共享,致力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推动非遗文化与时代精神、红色文化相结合,使非遗文化在发展中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时代认同,焕发全新的发展生机。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