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安徽师大学子寻访芜湖铁画,VR赓续非遗文脉

  中国青年网芜湖7月5日电(通讯员 饶雨菲)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历史悠久,技艺独特,是墨色淋漓的中国画与中国铁艺的艺术结合。2023年6月26日,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芜湖铁画博物馆VR科技创新“项目e站”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以芜湖铁画为调研对象,前往芜湖铁画博物馆,进行铁画陈列参观,铁画工作者采访以及铁画制作观摩,探寻铁画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路径,并将铁画工艺与VR技术相结合,以VR技术赓续铁画非遗文脉。

  实地寻访,领略铁画艺术之美 

  6月26日上午,队长带领团队成员前往芜湖铁画博物馆,近距离接触芜湖铁画,深入了解芜湖铁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铁画锻造技术由汤鹏创制,至今已延续300余年。铁画汲取了国画构图法,兼具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特点,以低碳钢作为原料,经过锤炼、打磨、焊接道道工序制作而成。铁画展品大小尺寸不一,色彩基调多以墨色为主,但也不乏突破创新的斑斓红绿。铁画展品写意山水居多,有青竹苍劲,梅香凛然,更有潜岳苍苍,江上垂钓,除却山水外,还有灵动活泼的人物肖像,栩栩如生的骏马、猛虎。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芜湖铁画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饶雨菲 供图

  采访名家,追踪铁画工艺之精 

  在博物馆中,既有画藏展馆,也有专门为铁画工艺大师开辟的铁画工作室。为了解铁画现状,更好地弘扬铁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队长带领队员对铁画大师凌晟睿进行了访问。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凌师傅自少年时便开始学习铁画锻造,日复一日的铁画锻造练习枯燥无味,这也曾让凌师傅萌生了放弃的念头,但凌师傅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此后便一直从事着传承和发展铁画的工作。

  即便有一位位如同凌师傅的传统手工艺人坚守着铁画锻造技术,但铁画依旧陷入了窘境之中。铁画作为纯手工打磨的工艺制品,并不能大规模机器生产,铁画制售也多为私人交易。在宣传方面,仅依靠群众口口相传以及政府文化部门进行一些活动宣传,这不仅导致铁画交易额一度陷入低迷状态,也使得铁画知名度与美誉度久久得不到提升。凌师傅对此表示:“这个社会在不断发展中,想要把铁画推广到人人所熟知,铁画必须得到创新,铁画的宣传方式也必须得到创新。”

  据悉,现有铁画的传统手艺人共几十人。为继承铁画工艺,政府会通过一系列评审进行铁画工艺的传承人的选拔,而后指定铁画锻造技术的传承者。支持部分学校开设铁画锻造工艺学习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铁画工艺不随着岁月流逝而失传。

图为凌师傅正在打磨的铁画的一部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饶雨菲 供图

  观摩制作,探寻铁画锻造之火 

  采访过凌师傅后,团队又探访了铁画锻造工坊,铁画工坊环境较为陈旧,铁画的雕刻、打磨工具齐全,放置在柜台与工作桌上。一簇簇未经焊烧的铁条摆放在工作桌前的电焊机旁,以便铁画工作者便于随时取用。在点焊铁条,制作铁画时,铁画工作人员先要仔细端详画作手稿,根据画稿细节选择合适宽细的铁条,再右手拿锤,左手执铁,将铁条放置在点焊机下,当铁条加热至通红时,将铁条放置在一个小打铁台上,用锤子进行打磨,锤炼出复原画稿的纹路,如此反复,最后再将一根根打磨好的铁条利用点焊机焊接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铁画师傅的熟练操作透露出的是铁画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汗水,折射出的是铁画工艺传承人的道义坚守与工匠之风。

图为打铁工作者在工坊点焊铁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饶雨菲 供图

  以锤为笔,以跕作砚,锻铁成画,芜湖铁画的精妙程度可谓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但由于宣传规模小,影响范围小,芜湖铁画不被世人所熟知,也逐渐显现出凋零之势。抢救非遗文化,实践团队在行动,在后续的实践活动开展中,团队将用VR技术赋能铁画工艺,助力铁画工艺焕发新的生机,促进铁画宣传,使铁画广为人知,伫立于中国工艺美术之林。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