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广德7月10日电(通讯员 李雨晨)6月29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江淮普法行”赴广德市“益心为公,添此青绿”公益诉讼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讲团队出发来到拥有百亩景观荷花观赏园的广德市新杭镇合兴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以“送法下乡,法讼守自然”为主题,组织开展普法宣讲活动,促进生态法治乡村建设。
至合兴村,知“荷”兴事
步入合兴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百亩景观荷花观赏园,在新杭镇团委书记沈书记和合兴村村委书记余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踏出了此次“送法下乡”的第一步。
通过解说,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在过去,合兴村石料资源丰富,全村共有33家以石料加工为主的大理石石材厂,成为合兴村经济收入来源的重要之一,虽然其带来的经济发展较为突出,但是这些石材厂因为大多为家庭小作坊的缘故,普遍存在安全设备不足、环保意识不强的现象,其带来的粉尘、噪音污染也令老百姓头疼不已。
与此同时,国家开始号召生态环保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强国,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合兴村村主任龙元辉决定舍弃石材厂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叫停石材加工产业,并倡导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发展乡村旅游业。
不仅如此,近年来,为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合兴村村委一直深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两花”经济,以“复垦土地,栽下菊花,村中空地,开辟荷塘“为途径,建设形成百亩景观荷花观赏园和秋菊观赏园。在花期争艳,吐露芬芳时节,这里不仅可以吸引当地及周边游客旅游打卡,走出一条生态旅游、网红胜地之路,而且其中莲子,秋菊等茶叶原料都可以共同推动合兴经济发展,助力乡村生态建设。
基实地调研,察民情法治
“送法下乡”第二步,实践队开展实地走访调研。通过给村民发放调查问卷表的形式,了解他们对环境公益诉讼及生态环境方面认知的情况,并与他们沟通起了对近年来合兴村生态协调建设的想法与感受,而对于不识字的村民,实践队员积极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进行填表。
图为合兴村村民填写调查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翔宇 摄
“爷爷,这里环境怎么样啊?”
“很好啊,我在这生活几十年了,有花有水,很舒服的。”“村里党委干部们经常开会讨论村里生态建设问题的啊。”“这里以前不是这样的,后来国家号召嘛,我们就开始注重生态这方面了。”“公益诉讼啊,听说过,但我们这里环境很好的,很少有这个。”句句纯朴的语言表露了乡民们对合兴村优美环境的热爱,同时实践队也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对公益诉讼相关的生态法治知识有一定的欠缺。
合兴村村委组长也表示:“要想做好生态法治方面的建设,就要以民为主,要深入基层,不断进行普法宣传。”
宣生态法治,润乡里人心
“送法下乡”第三步,实践队员根据调研情况开展普法宣讲活动。结合具体调研情况,对于不了解法治知识的乡民们,实践队员们向他们分发法治宣传单并就公益诉讼和环境保护的法治内容开展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关于我国生态环境法治诉讼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合兴村具体情况,让村民们了解更多关于公益诉讼的法律知识,提高村民们的生态法治意识,学会在必要条件下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图为实践队员为村民发放法治宣传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雨晨 摄
在此次宣讲过程中,实践队们感受到来自乡民们热情支持。正所谓:“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作为大学生中普通的一分子,能使书本上笨重枯燥的铅字转化为实践之中捍卫权利的武器,这让实践队员们都感觉自己之前辛苦的准备都没有白费,也更加感受到了学习法律的价值所在。
法与时转,治与世宜,在“荷”兴处,实践队员们探寻合兴生态环保领域法律法规,感受来自绿水青山的民意。并在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利用自身专业所学,将法律融入自然,齐心助力乡村振兴,让新时代的法治吹进乡村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