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支教向山行 “豫”梦助振兴

  中国青年网开封7月10日电(通讯员 肖嘉文  张逸格 李邱娴雅)“我未来要成为画家”“我想做一名科学家”“我要建设祖国”……6月26日,在尧山镇第五小学的升旗仪式上,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在大山深处回响。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第五小学位于大山深处,全校共有100多名学生,它下辖两个教学点,分别为霍庄小学和上坪小学,两个教学点均只有一名老师,其中,霍庄小学是尧山镇第五小学也是平顶山市海拔最高、最偏远的一个教学点。 

  今年暑期,来自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学生李邱娴雅、肖嘉文、张逸格以“支教向山行,‘豫’梦助振兴”为项目主题组建教育关爱服务团,并于6月22日-28日在尧山镇第五小学及其两个教学点开展支教活动。

  七彩课堂展新姿,拼贴剪艺趣同声 

  在当地学校的支持下,团队成员开设了几门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涵盖党史故事、中国梦、安全教育、手工制作、才艺展示等内容。在周一的升旗仪式后,团队成员张逸格以抗战英雄鲁雨亭的英雄事迹为主题在国旗下开展了一场爱国教育宣讲活动。“一代抗日名将,一生传奇事迹,”她铿锵有力的话语仿佛将大家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壮怀激烈的年代,当谈起对于未来的期许时,同学们纷纷参与互动,表示要向鲁雨亭英雄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李邱娴雅借河南大学教授佟培基自强不息求学的励志故事,阐述了“梦想”的意义和“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联系”,她呼吁同学们要明确个人梦想,树立远大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落教室,细碎的光线勾勒出孩子们低头涂色的身影……在五年级的手工课上,团队成员用相机记录下这唯美的一幕。“这个花朵应该贴到人物的上面”,团队成员耐心指导着孩子们的贴画工作,与他们共同完成了作品。 

  “我们购置了一批手工材料,有帆布包、诗词贴画、爱国花环等。”项目负责人李邱娴雅介绍道。当看着制作精美的花环悬挂在教室里,五年级班主任禹兰兰笑着说:“手工制作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很少带领孩子们去做手工……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协作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图为当地学生在进行手工涂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邱娴雅 提供

 
 

  呼童唤友纵行歌,几度嬉笑牵人衣 

  “这是我们第一次与许多孩子们接触,如何与他们快速熟悉起来并顺利实施教学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谈起孩子们相处的情况时,张逸格这样说道,“我们会在课下与孩子们聚到一起,听听音乐,唱唱歌,或者分享一些在大学里的故事。”课余时间围坐在操场上弹琴唱歌是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建立情感联系的主要形式。“在小小的花园里呀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稚嫩的童声在校园里回响,在欢声笑语中,团队成员很快融入进去并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此外,由于当地的留守儿童较多,团队成员在教学之余经常前往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状况,以便与孩子建立起专属的沟通机制。

  执教深山岁月艰,忠于职守默无言 

  在几日的相处中,团队成员对于山区任教老师的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经采访得知,尧山镇第五小学的校长陈具矣在该校任教17余年,当谈起坚守多年的动力时,陈校长指出,从2001年一直走到现在,对教育这份事业的热爱是他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每天能够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相处,能够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能够影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品行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看到我教过的许多学生上了大学,走出大山,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我也感到很骄傲。这都促使我继续努力。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陈校长笑着说道。

  同样,在霍庄小学坚守四十余年的霍建芳老师这样诠释着教育的意义:“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有能力走出大山是我坚守的初心。”在采访完几位老师后,团队成员颇有感触,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祖国基层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支教团与当地学生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邱娴雅 供图

  “支教向山行,‘豫’梦助振兴”,在本次支教活动中,团队成员始终秉持着为山区孩子打开一扇窗的初心开展教学活动,赢得了当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的喜爱。“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一场未完待续的梦。”团队成员李邱娴雅这样说道,她表示,除却给孩子们带来的“走出去,看世界”的信念和动力外,团队成员还获得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成就感,“孩子们赤诚、勇敢、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也给了我们更多克服困难的勇气”。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