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溯源“茅坦杜”文化底蕴 探寻非遗文化

  中国青年网池州7月13日电(通讯员 李佳媛 江丹扬)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东部,有一座始建于明初的古村落——茅坦村。这里山水环绕、古朴风雅,居住着贵池“四大姓”之首的茅坦杜氏,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非遗文化、悠久精深的家族精神。2023年6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池州墩上“徽州遗韵,绿禾焕新”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茅坦村探寻非遗文化。

  缘起于傩,慢慢相遇

  “我们都是因为喜欢才来学习傩戏的。”在谈到来学习傩戏的原因,小表演者们的眼神满含激动之情。

  在贵池区“茅坦杜、柏冶胡”傩戏协会,小朋友们表演了精彩的高跷马。 “高跷马”是“踩马”的一种,表演者需穿武将服、腰间扎竹马,踩着高两米的高跷挥舞令旗、作征战之势。贵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会会长杜胜进介绍,这四位表演的儿童年龄大多在十一二岁左右,其中学习时间最长的有四年之久,其中一位女孩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学习高跷马技艺的女性。

  女生学习“高跷马”技艺极其少见,十一岁的小传承人杜惠辰解释道:“其实‘踩高跷马’是一种征战姿势,所以以前不会让女孩子进行表演,但是鲍依涵是一个例外。”十二岁的鲍依涵表示,自己最初因“傩戏进校园”活动被傩戏深深吸引。凭借着满腔热爱和不懈努力,她在踩高跷上有了不错的表现,杜胜进会长最终同意她留下来继续学习,打破了“踩高跷马”不传女性的陈规。在家人的支持下,尽管路途遥远,但鲍依涵每周五下午都会坚持来学习,目前已经学习了一个多月。“她是我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杜会长十分骄傲地说。缘分与机遇成为了新的契机,传承傩戏的信念悄然间在鲍依涵心中生根发芽。

  与傩戏相遇、结缘,对于老一辈传承人们是一个悠远的故事。谈到自己与傩戏相识的经历,杜胜进会长非常感谢儿时中国傩戏协会的副会长。“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也只有十五六岁,我们就跟着后面看热闹,那时候我们才对傩戏开始有一点了解。”通过阅读副会长的论文与傩戏相关作品,杜胜进在其影响下逐渐爱上了傩戏。从懵懂少年到肩担传承重任的中坚力量,杜胜进与傩戏的故事仍在继续。

  “茅坦杜”傩戏不仅是一种古老戏曲形式,也代表着对茅坦村的美好祈愿。缘起于傩,一代代傩戏艺人们在人生旅途中与傩戏相遇,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图为杜胜进会长为小表演者绑高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青悦 供图

  责立于傩,任重道远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我们家族的优秀文化弘扬出去,把我们茅坦傩戏的大旗扛起来”。作为现任贵池区“茅坦杜”傩戏协会会长,杜胜进早已将傩戏的传承发展当作自己的毕生使命。

  实践团了解到,茅坦傩戏历史悠久,从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但后期受到历史条件等影响中断了六十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一辈傩戏艺人呼吁并带领山湖村和茅坦村开始逐渐恢复傩戏,令傩文化逐渐恢复往日光彩。近几年,杜胜进等一辈组织者共同成立了贵池区“茅坦杜、柏冶胡”傩戏协会,并经过几年时间的筹备宣传,在恢复傩戏与传承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从那个懵懵懂懂的十几岁的少年到现在我已经是五十多岁,我感觉这副担子落在我身上,我有责任把它担起来,把它传承下去。”

  据杜会长描述,当初建立傩戏协会时面临着财力和物力的双重压力,杜胜进筹集了三万元初始注册资金,于2018年成立了“茅坦杜”傩戏协会。“在我看来,傩戏的发展不但要有财力和物力,还要有人才才行。特别是在组织者这一方面,一些老戏曲家以传帮带模式促进傩戏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一代代人对傩戏的演绎和宣传,让青年人产生兴趣,最终投入到傩戏的传承和创新中去。”在担起传承弘扬茅坦傩戏的责任的过程中,杜胜进十分注重兴趣的培养。面对傩戏的戏曲“要求高、趣味低、传承难”的困境,杜胜进会长与茅坦小学联络,由协会提供场地和教练,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第一期共24名学员报名参加,男女各12人,去年10月份开始,现在结束。除此之外,在非遗文化研究方面,通过记录老一辈傩戏大家的表演与心得,以影像、文字等方式将前人古老灿烂的傩戏文化留存下来并深入学习研究。

  而今,新生代一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正在进行中,传承傩戏的重担也开始向年轻一辈转移。“我们当然会将傩戏继续传承下去。如果会长不教我们小一辈的话,这个傩戏可能会慢慢消失,没有人传承下去。我是最早这一批学习傩戏的,以后也会成为下一代传承人。”四年苦练,十一岁的小传承人杜惠辰在杜会长的教诲下已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踩高跷马的技艺,早已将傩戏的传承与弘扬当成自己的使命。

 

图为两位传承人表演傩戏《孟姜女》选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青悦 供图

  情系于家,家风长扬 

  茅坦杜氏作为杜牧、杜荀鹤的后裔,辗转至此,拓荒创业,千百年来将优秀的家风文化弘扬广大。

  “古老的建筑只有一个杜氏宗祠了,但茅坦杜氏的文化仍然鲜活。这些文化相互依存,没有傩戏没有祭茅镰,古村落也不会存在,杜氏家族的精神体魄也会消失。”作为土生土长的茅坦杜氏族人,杜胜进坚信,家族文化以及家族宗祠是需要茅坦杜氏的每一个族人都去守护的。

  在杜氏宗祠,人们时常能见到祠堂的守护管理者杜松茂老爷爷。1988年开始,杜老几乎每天都会来祠堂,打扫卫生、检查修缮砖瓦,每逢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他一定会在第二天清晨前去检查祠堂的设施建筑是否完好,并及时汇报给村委会,这一守就是三十多年。“我每天都会来这边看看,打扫卫生,毕竟这是我们茅坦的‘古董’嘛。”杜老爷爷面色红润,自豪地笑着说。在交谈自己的日常生活方面,杜老爷爷不善言辞、说的很少,但谈到杜氏祠堂的历史时,他却滔滔介绍了很多,“杜氏宗祠建于明朝,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仍然保存了下来。据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将一枚汽油弹投落到了祠堂,但是很神奇的是没有爆炸,祠堂也得以保存至今。”一字一句间,是对杜氏祠堂深切的情感,也是对茅坦杜氏家族文化的自豪。 

 

图为杜氏宗祠内景全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青悦 供图

  “我们茅坦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有这么灿烂的文化,有这么好的传统,到我们这一代肯定是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面对傩戏戏曲的传承难题和传承的未来发展方向,杜胜进深知任重而道远。责任使命可延续千古,在一代又一代傩戏传人的肩上,茅坦傩戏岁月留芳,华彩依旧。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