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探访长寿食堂,守护老年人的美好“食”光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21日电(通讯员 何香怡 陈渝娜)2023年7月13日至18日,四川大学“颐食无忧”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莲新街道宏济路长者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长寿食堂,围绕智慧、全龄友好社区主题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们力求重点探寻长者食堂发展之路,以实地调研锻炼自身能力。

  嘉肴美馔,以饱口腹 

  走进服务中心的长寿食堂,浓郁的饭菜香便吸引住了团队成员,厨师正在为刚刚蒸好的茄子淋上烧椒酱。当天中午,社区食堂有炒时蔬、宫保鸡丁、冬瓜圆子等家常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随着食客陆续前来就餐,团队成员也忙碌起来:协助打餐、清扫……身体力行地参与到长寿食堂的配餐过程。 

  长寿食堂主要由当地养老产业集团组织、受民政监督管理、面向周围街道老人开放,并通过积分进行消费,非老年居民就餐则需自费。食堂为老人提供三餐服务,包括堂食、打包和上门送餐服务。通过观察,老人们拿出积分消费卡来到服务台进行余额查询,然后提着各自的餐具前往就餐口有序排队并根据自身情况挑选饭菜进行打包。“老人们的饭票一般根据他们的消费积分来兑换。食堂提供早餐、午餐和晚餐,每天都有不同的菜品提供给老人们。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站点根据老人要求进行上门送餐服务。”相关负责人员向团队介绍道。

  “非常好!特别好吃,没有任何问题,符合我们四川人的口味。”大爷一边享受着午餐,一边笑着回答成员提出的问题。一位九十多岁的奶奶是食堂的常客,在打包午餐的同时,她分享道:“我们一把年纪,出去买菜也辛苦,平时在家里做饭根本吃不完,只能浪费掉,这里的饭又便宜又健康,特别方便。更重要的还是,他们(工作人员)态度好得很!”

 

图为队员与就餐老人进行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佳颖 供图

  出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心,团队就老年食堂的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提问。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小罗回应,食堂采用的食品不仅拥有养老集团特定的供应配送链,价格也经由民政制定标准并审核,且所有物品一经开封便贴上标签。每日食物采样后存档三天。针对食堂招募的员工标准也以责任心与爱心为首要要求,其次是有要求拥有相关服务经验和证书。此外,食堂还会进行定期的培训与会议记录。这些细致有序的运行机制,目的便是确保老年人吃得放心、吃得舒适。

 

图为队员访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佳颖 供图

  在被询问到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困难时,工作人员认为,最大的一个难题便是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不愿意转变:他们往往并不愿意用自己挣来的钱拿去养老。因此,现存养老食堂的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上为亏损状态,需要更多社会上的观念转变和资金支持。

  脉脉温情,颐养心灵 

  餐后,实践队成员跟随工作人员进入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在该过程中,成员了解到在饮食服务之外,中心还提供了丰富的社交、文体活动,如亲子活动、书法班、绘画班等,以此来提供老人与他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在大厅的展示柜里,团队成员还看见了许多老年人自带的“跨时代”产品,如复古工艺品、书籍等。这些属于他们的时代记忆,温柔沉淀在阳光里,自成一方宁静的小天地。

  与此同时,服务中心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比如在就餐环境上进行改善,增加餐桌椅的舒适度,提供无障碍设施等,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从深入实地调研当地长寿食堂,到采访服务中心负责人并在街道发放问卷调查,在这一过程中,团队获知当地养老食堂的创新经营发展模式是未来养老服务产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养老食堂的发展解决了老年人独自在家做饭的安全问题,给予老年人食物来源保障。

  据悉,目前社会上主要还是9073的养老模式,即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7%选择其他养老方式,仅3%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因此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中的非常关键的就餐难问题不容忽视,实践团认为需要“民政主导、社区主体、社会协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为队员在街道进行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佳颖 供图

  活动接近尾声,队员们收获颇丰,对于老年人就餐问题和长寿食堂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未来,长寿食堂服务项目力求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且方便可及、智慧数字型的老年食堂服务网络,同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入驻老年食堂助餐领域,让更多老年人吃上放心饭、舒心菜,享受“舌尖“上的养老,为老年人打造幸福“食光”。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