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里的‘霞’是无比美丽的光彩,只要你沉得住气,你会看到你生命中美丽的霞光,你也将成为像霞光一样绚烂夺目的人。”
拆开信封,一纸娟秀的字迹映入李霞的眼帘。李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初一(4)班学生,这封回信已经让她期待了10天。读完信后,这个14岁的女孩悄悄在语文课本第一页写下自己心仪的大学名字,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最近,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策划了一场特别的“云游西大,彩笺寄情”直播活动。这场跨越342公里的直播,将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和广西大学的哥哥姐姐联结在一起。大山的孩子与象牙塔里的青年展开了一场跨越342公里的“梦想对话”。
宽敞明亮的多功能一体化教室,馆藏资源丰富的南、北楼图书馆,拥有先进精密仪器的实验室,阳光下鲜亮轻盈的绿茵足球场,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移动支付……直播镜头里出现的画面,让屏幕前的中学生赞叹道:和想象中的大学一模一样。
连线互动问答环节一开始,孩子们炸开了锅。“在大学里真的是自由的吗?”“大学里有没有机器人社团?”“校园那么大,你们平时都是怎么去上课的?”
面对这些热情的孩子,屏幕另一端的哥哥姐姐一一耐心解答。
直播活动结束后,在研究生支教团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将未解开的困惑和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心愿落在了笔尖上,变成了近千封信笺,不少人都是人生中第一次给远方的人写信。
“不知道你能否看到这张纸条,虽然我们彼此不认识,可是我也想把我的心里话向你说一说。”“我希望有机会和你们一起训练,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而战夺取奖牌。”……
5月25日,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5名支教教师带着孩子们的信件,回到了广西大学,以线下摆点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回信。在西校园小广场,不少路过的学生在听说这些书信背后的故事后,当即表示要参与活动。
“这封信拿着很轻,但分量却很重。”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1级本科生郑全说,当他展开马玉勤的信纸,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立马浮现在他眼前。
“我生来就在小乡村里,家人总是把最大的希望交给我,他们想让我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闯闯,哥哥姐姐有被家人看得这么重吗?”信中,这个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的13岁女生诉说了自己的压力和梦想,5年后她也要上大学,成为支教团的一员,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深受震撼的郑全当即回信鼓励马玉勤,要坚持梦想,用奋斗去奔赴“诗与远方”,“你们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吗?你很像他文章里的莲,一定能开出一朵光鲜亮丽的花。”
给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初一(3)班陈方斌回信的大学生叫阿布都许库尔·阿布都克热木,是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3级的新疆籍学生。
“我也是一名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我的家乡在新疆。因为知识改变命运,我走出了小县城,来到广西大学为你写下这封回信。”阿布都许库尔在信中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让陈方斌的内心深受感动。
随着信封送达那坡孩子们手中的,还有广西大学团委、爱心企业代表准备的盲盒小礼品。
2018年,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首次来到那坡县开展支教服务,3年后,支教教师教过的第一批学生踏进中考的考场。带着牵挂与祝福,广西大学团委自2021年以来每年赴那坡为即将中考的孩子们送上中考加油盲盒礼包,这些盲盒礼包均来自广西大学学生的自发捐赠,每个礼包里还有一张赠送人亲手写的祝福明信片。
“本次书信交流活动既是一次大山连接大学的情感互动,也是一场少年对话青年的成长交流。”广西大学团委书记谢能重表示,高等院校在助力基层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除了派出师资支教、通过爱心募捐等途径提供物质帮助外,更应注重从“扶智”到“扶志”的思想引领,以边境山区儿童的身心需求为出发点,采用更精细多元的方式,帮助边疆民族地区的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坚定前行方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通讯员 许心怡 蒙甜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0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