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团队大本营 >> 正文

四川农业大学“果园子”“菜篮子”“蜜罐子”实践团

  四川农业大学“果园子”“菜篮子”“蜜罐子”实践团2016年暑假组建第一支社会实践队伍,历时5年,形成了如今7支涵盖柑橘、樱桃、茶叶、柠檬、高山蔬菜等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分队,获得了2021年中国光华基金会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重点支持团队,2021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团队,2021“青年中国行·青年影音”全国百强优秀团队等9项国家级荣誉;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2个,省级金奖2个,省级银奖3个,省级铜奖2个,2021“创青春”全国优秀奖1个等十余项奖励。团队深入川东、川西、川南、川北等25个自然村落积极开展有关当地特色“果、蔬、茶”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产业升级等“助农增收、促产增效”实践行动。引导传统种植向“优质、高产、绿色、高效、可续”的现代农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合作” 激活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团队跨越1800公里,构建“平台+党课”、“党员教师+党员技术骨干+种植户”的科技助农新模式,组织思想党建活动50余次。建立固定社会实践基地7个,组织农业技术培训120余次,走访果农500余户,组织实地调研30余次,完成产业调研报告7份。解决农户问题100余条,申请相关专利10余项。此外,团队积极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项,与十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关系,已签订长期合作协议4份。签约互助后,将其打造为示范性园区,直接带动就业1500余人,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全力做到先扶“志”,后扶“智”。


走访农户了解农户的生产问题

  “帮扶+公益” 打破帮扶地理限制

  团队开设“果园子”研修班,2021年疫情期间,开展覆盖9000余名基层种植工作者的8场“云”培训,普及果树的修剪技术和常见多发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建立微信社群和帮扶对象成效追踪机制,并不断梳理“云帮扶”案例经验,在校内外推广。技术辐射面积达到8000亩,为各地培养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有效打破了技术落地的地理位置限制。


开展蜜蜂养殖技术培训

  “科技+创新” 科技助力产业创新

  依托“科技扶贫万里行”和“科技下乡万里行”团队,针对如何促农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和提升产业质效,专门立项课题,攻克瓶颈问题。如针对安岳柠檬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污染问题,切实改善了土壤组成成分单一的问题;针对龙安柚开展增糖降酸技术;针对四川茶产业,选育了适合四川茶产区种植的“紫嫣”茶;针对山州地区,研发了脱毒高产的草莓苗等。同时,在特色果蔬菜产区积极与当地开展合作,共建了博士工作站和科技小院,助力当地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


开展蜂蜜质检实验

  “实践+宣传” 勇当先锋,争做表率

  通过实践,团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涉农高校师生回信的寄语和希望。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再回归课堂,怀揣强国鸿志,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争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新时代大学生。团队联合学校举办“安岳柠檬进高校”活动,为蒲江“丑柑”和西昌“克伦生”葡萄拍摄宣传片,累计微博播放量超过3万次,视频获评“青年中国行·青年影音”全国百强优秀社会实践短视频。相关事迹获中青网、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近50次,让更多人看到川农园艺学子的支农过程和三农情怀。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