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汉字是什么?”这是从六月底开始一直环绕在我心头的一句话。2021年7月,刚结束大一的我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组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疫情,我遗憾地与线下活动失之交臂,却也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在线上工作的途中给自己内心的声音交付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印象中,汉字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桥梁,是学习知识和表达观点的工具,是语言的表达符号。它是抽象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是我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打交道的专业知识。但最初听到老师“实物汉字”这样的提议,我的内心一片茫然。“把汉字造成实物的模样展出?”脑海中的想法暴露了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在接触了实践项目的具体内容后我才明白,“实物汉字”就是把作为象形文字的古汉字用它产生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来,让人们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
“三下乡”活动地址我们选在了韩启振老师的故乡,在实践会议中老师的一番话语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我从小在家乡这里生活,上了学有了知识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才是最有文化的人,但是农村人不知道这些,我们是来帮助他们挖掘和发现的。”我秉持着“开发汉字文化,助力创客小镇”的宗旨,负责了实践活动的撰稿宣传任务。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不停的退稿和修改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不注重细节、语言的不简洁;潜心钻研资料书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投入;书本上的汉字富有生机地“活”了过来,出现在我的面前,向我诉说着沧海桑田的过往。我在编撰文稿的过程中穿越到农耕时代、遨游在诗歌的海洋里了解汉字文化,一个个敲打上去的文字被赋予了生命力。由“酋”变成了大酒坛,从抽象的“巢”幻化成了树干间的鸟巢,自田间的牛勾起了我对铁犁牛耕的想象……仿佛生活里的一切事物都在我面前竭力显现出与汉字相关的一面。
图为“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组装布置汉字展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玉航 摄
好像就在这个夏天,我抓住了领悟汉字奥秘的诀窍。7月12日,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在田铺大塆为游客讲解提前布置好了的汉字展板,并且给获奖游客颁发了奖状鼓励。线下下乡的任务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我们的宣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中展开。在给朋友普及我们的实践内容时,我意外地得到了“汉字有什么好玩游戏的?”“中国人还用学汉字?”这样的反馈,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怀疑:“在人们的心目中汉字究竟算得上什么?”“真的有人认真了解研究汉字的历史和意义吗?”我摊开双手,看到的也许不是我自以为得到的“秘诀”,而是文化的叹息、时代的眼泪。从农耕时期后,汉字逐渐普及并一点点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变成了如今生活中人们忽略的对象;这里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汉字刚刚出现的时代,人们拼命地想要在快节奏的当下活出个模样,很少有人能够再沉下心来与汉字来一场深度交流了。
“汉字在我的心目中究竟意味着什么?”感谢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有了答案。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摸着肩上的担子说:在我的心里,汉字文化是一团智慧的火,从遥远的年代缓缓燃起,照亮文明的光,并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演变发展,逐渐旺盛,扫去沉郁的阴霾。在今天,汉字文化的火炬交递到了我辈青年之手中,依然需要每个人肩负重任,开拓创新谋发展。我期待能看到有更多人像我们一样为汉字的魅力而倾心,为文化的开拓创新而注入心血。
开发汉字文化,助力创客小镇。传递汉字火炬,谋求创新发展。(通讯员 王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