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于《长河》畔 寻历史长河之遗珠

  《长河》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吕家坪,我们“忆传统·寻文化”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研团于2021年7月5日至7月10日,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吕家坪镇的“长河”中,寻找被遗落在岁月一角的传统文化。

  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们对历史悠久、苗族风情浓郁的吕家坪传统文化进行了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着重对龙舟文化、印染文化和长河摇橹号子等进行了深入了解,我主要了解的是印染文化,因为其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苗族特有的神秘深深的吸引了我,情绪化、秩序化、带有年代感的符号化的表达,也和我学习的专业有所相通,我也通过了解吕家坪印染的发展窥探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也经历了从未知到已知,从一知半解到求知若渴,这中间的曲折、期待、紧张和失落后又释然的心路历程。以至于吕家坪印染的失传,现在还是令我唏嘘不已。

  我对吕家坪印染的理解大部分来自于黄呈章先生,他家族的印染染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吕家坪镇最后一家关门的。而其它关于印染的一些零散信息则来自于政府给予的材料和走访镇子上的老人家。据考察,我们了解到吕家坪印染工艺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文化没落则是从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的。印染技术工艺复杂,流程上我大致整理成六部分:印磨具、上猪血、煮沸、上色、晒干和刮白。一般是用在婚嫁上,如新娘嫁妆里必不可少的压箱被子,送给情郎的鞋垫等等。图案丰富,多寓意吉祥平安。

图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呈章先生家印染的被子,经过五十多年的使用,印染的花纹依旧清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洋林 摄

  所以在我的理解和想象中,印染寄托了苗族姑娘对美的向往,承载了爱情本质的美好,亦是起到了引导两颗心彼此打开,两个灵魂彼此走近,使生命之薪燃起双重火焰的作用。这种浪漫,如何不令人心生向往,再一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又发生了多少爱情故事,都起源于印染的一抹靛青。一方青布又寄托了多少相思。可惜!吕家坪印染却已经失传,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枯萎的白色玫瑰。我想:如果给她送去一方青布,她会不会被这充满爱意和满满祝福的古老仪式所感动。也许美好的事物消失后才愈发动人!因为知道失传的我此时内心的难过和失落都化作了无限的想象,这可能就像葡萄牙诗人佩索阿所写到的那样:

  既然有了玫瑰,我反而不想要玫瑰了。

  一朵也得不到的时候,我才想要玫瑰。

  人人都可以采的玫瑰,

  对我有什么用呢?

  传承和文化应该也可以类比一番,所以才觉得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图为黄呈章先生亲手所画的苗族姑娘,图中姑娘背篓里的即为印染的布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洋林 摄

  个人观点,我认为一种传承与文化就这样丢失是可悲的,是一种数典忘祖的大不敬。如果传统都逐渐丢失,那中华民族和其它的民族又有什么不同呢?后人又如何能理解曾经发生在一匹印染青练上的故事呢?当我听到黄先生说这个地方他们这一代人走后应该就没人知道这个东西的时候,我只是静坐在那,沉默不语,既觉得可悲,又有一丝后怕。

  我低着头,绞尽脑汁的思考,我能帮到点什么?我学习的国画专业不是也与传统的印染有相通之处吗?也许我以后的创作就可以往这方面发展,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印染等传统文化。可惜,很多东西无从考证,这种想要做些什么却发现无从下手这种无力感,令人痛心和无力。

  由此展开联想,我们这个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先人留下的痕迹,代代传承下来的艺术就这样一点点被遗忘,我一想到这儿,便感到心酸不已。我停下手中的记录抬起头,想看看大家的反应,然而,我看到先生的表情并不似我这样的悲伤和痛心,我不经疑惑,难道先生没有我这样的感觉吗。

  应该也是有的,但也如他所言,虽然传统的印染在吕家坪因为没有了市场等原因导致了失传,但是在其他地方(如凤凰、石阡)还有一群人在传承和坚持这一门手艺,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旧事物的淘汰,可看到依旧有人坚持,在等待时机,没有放弃。

  我突然又庆幸了起来,因为在我看来这说不上淘汰,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了下去,只不过是不再普遍罢了,我也慢慢释然了。就像毛笔字一样,以前的人都用毛笔写字,后来被水笔、钢笔等替代,变得不再普遍,但依旧会有一群人热爱并传承下去。

图为吕家坪镇的老街上,新屋与旧房更迭交替,跨越年代紧紧挨在一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洋林 摄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被淘汰,这一事实令我感到遗憾,因为我对浩瀚无垠的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自豪,世界上再没有其它文明能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以至于我总是向往古时候沈复与陈芸的相敬如宾、向往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向往楚地屈平的积极浪漫、向往卧龙先生的忠义千秋等等事例,根本列举不完。这些精神火炬是哺育我思想成长的沃土,也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我喜欢并深深爱着这些“旧事物”正如我对这个民族爱得深沉。

图为志愿者们同黄呈章先生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白栋 摄

  虽然吕家坪镇很多老旧的事物现在已被水泥钢筋所取代,显得有些冰冷无情,但我在拜访黄先生和整个实践过程中感受到的吕家坪镇居民的热情却温暖人心。手艺和建筑可能会因为时间而失传和腐朽,但对美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都是这个民族抹不去的烙印,日久弥新。因为它们篆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成为不竭的精神动力,转化为物质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通讯员 刘洋林)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