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椽承”的信念,燃烧的青春

  一路风尘仆仆、一夜星光灿烂、又是一味苦乐酸甜、又是一曲人生凯歌,不知不觉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队在汉川市脉旺镇蓝天幼儿园的支教活动已经有一个月了,而我也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百感交集,感悟颇多。人生总要有许多体验,有时需要走出平常习惯的生活去看看另一个世界。支教的这一个月的时光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正如那句话所说:“让人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支教并不只是支教本身,更是责任的表现,也是政策落实的有力体现。都说教育孩子是牵着蜗牛散步,让他慢慢长大。想让他们像蝴蝶一样飞,就要耐心等待破茧。我国著名的革命斗士李大钊先生,曾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青春》一文,写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此次支教,我以志愿者的身份,传授给乡村的孩子们课堂知识和更多课本之外的道理。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上,我给孩子们讲解了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支教队伍的一份子,我觉得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热爱祖国的伟大信念。讲完课文内容后,我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周恩来在回答魏校长的提问会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观点。孩子们发言很踊跃,并且很好的联系了实际生活。比如有同学提到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们通过影视作品和书籍等多方面都或多或少了解过那段尘封已久峥嵘岁月。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以课内文章作为蓝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试验。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够早早明白到底为什么要读书,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身上又肩负着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

图为志愿者正在为孩子们领读”课文中的生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馨苑 摄

  支教的意义——书本之外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成长是需要积累的,人生是有很多转折点的。这是我对整个支教活动的感悟。整个支教活动,我们能给学生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有一节语文课上我为孩子们批改作业,有一位补交的同学直接将作业本单手扔了过来,顿时就触碰到了我的怒点。我用严厉的眼神看着他,板着脸告诉他这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行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更何况我还是老师,是长辈。从那以后,每位同学向我交作业都会用双手递给我,有时还会说一句“老师辛苦了”,我也在其他志愿者那里了解到了同样的反应,觉得很欣慰。一个多月的支教或许不能给他们的成绩提升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知识积累起来也是不一般,这些课内课外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学习视野,教会了他们更多做人的道理,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为志愿者正在数学课上为孩子们比划“5+4”的手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馨苑 摄

  我深刻感受到此次汉川之行,真的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修行。没有支教,我不会知道炒菜加多少盐,烧饭放多少水,不会知道老师是怎么看待学生的,也不会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怎样的互相理解与支持,更不会深刻的领悟到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回望过去的这一个月,我们和孩子们其实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关系,但我想,或许我还没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是我二十年来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最正确最勇敢的一个决定,这一个多月将永远在我的生命中熠熠生辉!(通讯员 王馨苑)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