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后浪奔涌,不负韶华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7月6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团委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綦江区三江街道重钢四厂社区,开展了以“溯源四钢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刚进入四钢厂时,影视基地负责人蒋大叔就热情地向我们诉说这里曾经发生的事情。这里与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如今的四钢厂已褪去昔日热火朝天的生产模样,工厂里机器轮转的轰鸣声和人们在这里的喧闹已消失殆尽,显得格外静谧,老树盘根的黄桷树遮蔽着楼房,爬山虎向老楼铺洒开来,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曾经在这片热土上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老工人们,扒铁堆,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几十公斤重的钢管,生产生铁、饭锅、盐锅等产品,畅销全国。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和辛勤劳作,四钢厂才有了“东源饭锅,全国第一”的美誉。我想,把“敬业”上升为“精业”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写照吧。

  人走了,留下的老建筑怎么办?现在,四钢厂已成为工业文化旅游园区-四钢记忆,这里打造了三江镇的一大特色。当地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将这些工业遗存盘活,大胆创新,2015年,三江正视向影视拍摄基地转型。大叔说这里入驻过许多影视剧组,《刺杀小说家》、《极速救援》等著名影片就拍于此,当年的火车铁路、站台、黑板报、墙上“加油干”的标语隐隐再现。三江人民传承了上一代工人“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热爱,实现剧组拍、住、食等一体化服务,用服务吸引更多的影视制作人员到这里拍戏。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青睐这个有“年代味”、“工业味”的四钢记忆,这些新事物也给四钢厂的旧时旧事增添了新机,它见证了工业活动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图为志愿者与老党员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琳 摄

  我们进入居民楼继续了解这里的故事,重钢四厂社区居住的大多数都是退休的老工人和老党员,在采访老工人、老党员的过程中,有一位82岁的老党员向我们诉说了他纯粹而又不平凡的经历,他把岁月献给祖国理想信念深深的触动着我。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四钢厂当电工时,面对7米高压电线杆旁边有许多的洼坑的情况下,所有人都选择了退缩,刚不久做完阑尾炎手术的他义无反顾爬了上去。“那您害怕吗?”我们问道,他坚定的说:“作为一名党员,在危险的关头就应该冲在最前面。”工龄45岁的他仍然不忘服务人民,疫情期间挺身而出,与社区人员一起守卡点、入户宣传。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新青年要“苦干、实干、巧干、拼命干”。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有着与老一辈截然不同的物质条件基础,但我的内心是浮躁的。有时候我们的视野变窄了,容易被信息时代的诱惑蒙蔽双眼,过度的碎片化学习,很难沉下心来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回想起老党员他们那个年代做着枯燥的工作,但他们觉得每天都是新鲜的,他们只留下一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们用青春点燃漫天烟火,用生命保卫国土。而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应眼里星河璀璨,用毅然的拼搏抵达远方。

  沿途走来,别样风景美如画,一幅幅交织得错落有致,每一幕每一刻都值得细细嚼烟,品味其中的平凡与感动,深掘世间的精神瑰宝。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人坚守着我们的文化,坚定着我们的信仰。我们都需要将老一辈的红色基因传递下去,星光不问赶路人,未来属于奋斗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将创造一段属于我们的奋斗历史。加油吧,少年!(通讯员 胡子妍)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