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我的故事永在明日

  我从小生在遥远的新疆,我很高兴能生在美丽的新疆,我看过翠绿的河流,见过一望无际的草原,我骑过棕红的野马曾驰骋在草原上,很幸运通过援疆政策考到湖南省吉首大学,从一个民族大家庭走到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之中。

  我通过我们院的“三下乡”的选拔,成为“小杏仁”社会实践调研团的一员,我为此感到很荣幸,但是在活动过程之中我仍是悲观地看待,因为离家的远,长时间没有见到父母的痛苦令我开始失眠。

  我仍记得正式开始“三下乡”的第一天,我久久难以入睡,我靠窗外的月光思念家乡,我突然明白张怀民为什么要凭借着月光去寻找他的好友,或许是窗外的海棠花已开,或许是地上的霜让张怀民想起了他和故友的种种,又或许是夜游时天上格外亮的星星让张怀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家人。见着这一片璀璨的月光,我也想象张怀民一样与故友夜游此地,但是此地只有我,与这一片望不到头的夜空。

  此时此刻,我又在思念家人,我在思念那课上学路上挺立的梧桐树,思念我家门前开着的一簇不知名的鲜艳花朵,我在睹物也在思人,我想告诉我的父母我在路上看到的风景,我在这条路上的遇到的人,我在这条路上感受的情感。或许我的父母也在等着我回去告诉我,与我共同拼凑其这次“三下乡”的绘图。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一起办黑板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党瑞 供图

  “三下乡”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聊天,是与我同行的志愿者的一次聊天——她让我真正地明白,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其他人打把伞的内涵。我开始反省,我在反省,以前的自己仅仅只是在道德层面给予了人道主义的光环,但实际上却从未为深受苦难的人带去实际上的帮助,只是在自我安慰,自我感动。当我第一天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现状,仅仅是感情上的共情,却没有去做出实际上的帮助,我开始明白三下乡实践活动真正的意义,让我们从感情上的共情到实际帮助上的共鸣。

  蝉鸣、炽热的风、飞舞的蝇虫是我对每天开大会的描述,从刚开始对每一个人的发言听个一知半解到最后认真地去听每一个人的发言,好像我借着他们的眼,看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从同行的志愿者对每一个孩子的性格描述,各异的孩子浮现在我的眼前,有对着我笑、有着对我伸手、有着对我吐口水,我像一条鱼一般,潜入他们语言的海洋里面,见识着不同的人,感受着不同的世界。从同行的志愿者描述每天遇到的奇闻异事,我就好像误入聊斋的书生,我听着这些故事,随着讲述者的喜怒哀乐、嗔笑怒骂,我好像成为了他又或者是她,不管是她还是他,当他们说出每天的故事时,我也在共情,仿佛我就是一只幼小蜂鸟,待在树丫上听着过往人的故事,然后编织着我的故事。

图为作者所在宣传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龙家宝 供图

  每当蝉鸣、酒杯的碰撞、路边架起的烧烤摊,出现在我的眼前,又是一年夏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三下乡”,我在怀念也在缅怀,我在怀念这一路的成长,我在缅怀那个照片上粲然一笑的自己,对我来说,“三下乡”也是开始也是终点,从学生变成志愿者,从学生成为老师,每一个身份的转变都是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里藏着一份礼物,名叫成长的礼物,我的故事不会因为“三下乡”活动的终结而终结。

  对我来说,我的故事永在明日,因为我的明日永远灿烂。(通讯员 陶嘉晨)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