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

  再一次背上行囊,再一次驻足回望,再一次放下车窗,再一次泪满面、心惆怅。记得来时路,是东向的荫荫乡道,满怀无限的激动和期待;如今归中途,不变的仍是那荫荫乡道,却唯独留下难忘的情谊与不舍,西向而去,渐行渐远。

  故事拉回到十日前,那时我接到了要前往徐州市睢宁县刘圩学校支教的通知。此次支教之行,我渴望了很久,也憧憬了很久,恨不得即刻出发,飞身而去。难掩兴奋与喜悦的我匆匆收拾行囊,辗转车程,奔赴终点。

  或许这就是缘分使然吧,我和其他十位小伙伴最终顺利“会师”,一齐动身前往睢宁县刘圩学校。炎炎夏日,徐徐清风,我们有幸和刘圩学校八十多名孩子相遇,在命运的平行线上打下交织的结点。破冰当日,孩子们略显青涩拘谨,许是因为陌生老师到来的好奇与紧张,使得正值青春年少的自己,少了分欢快活泼,多了分小心翼翼。不忍课堂上的一片寂静和沉闷,我和其他两位伙伴主动做起自我介绍,生趣动情处,我看到了孩子们那清澈似水的眸子中,闪烁出希冀和向往,如熹熹烛火,照亮了前方,点燃了希望。趁此“东风”,我鼓励孩子们写下自我介绍,寻觅优点不足,为即将进行的班委选举做好准备。片刻过后,孩子们开始了激烈的竞选环节,或意气风发、志在必得;或幽默风趣、惹人喜爱;或扭捏紧张,最后在阵阵掌声中鼓起勇气、敞开心窗。半日不到,我们逐渐相识、相知,在一片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笑容里,渐渐融入彼此、互诉衷肠。

 

图为实践队成员教孩子们练习硬笔书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天悦 摄

  微熹晨光,窸窣蝉鸣,惊碎了一潭月华,缱绻了一日光阴。记得第一堂课,我故作严肃镇定步入教室,却发现孩子们早已端坐桌旁,静静等待。不经意间说出了“上课”的字眼,孩子们却整整齐齐地站立,响亮地回应道“老师好!”那一刻,我蓦地一怔,许久才缓过神来。是啊,他们还只是个小孩子,更是出生于乡村的小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或许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没有优渥的生活条件;没有因为些许成绩而骄躁,也没有因为家境贫困而自卑。但他们有的,是渴望冲破乡村樊笼,闯荡诗与远方的雄心壮志;是时刻尊敬师长,保持不卑不亢的朴素素养,是他们让我深感:乡村的孩子,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多少!

  说心里话,虽然有过些许授课经验,但在八十多名孩子的面前,我也不免有点局促和紧张。面对孩子们“小升初”的学习压力,面对为期仅仅八天的支教时光,生怕自己没有准备设计好教授的课程,没有倾尽全力奉献我所拥有的经验和才学。所幸,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远超想象,课堂配合也日渐默契。英语课上,孩子们专注学习音标,渴求新知的神情让我此生难忘;认真笔记、踊跃发言的学习态度也让我深受感动。硬笔书法特色课上孩子们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临摹出段段佳句,篇篇诗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间仿佛书写的不仅是中国汉字的悠久历史,也是国粹文化的接力传承,更是修养心性、磨练意志的高尚情操。除此以外,孩子们用铿锵誓言朗诵华夏儿女的豪迈,用片片翠叶编织心中的画卷,用缤纷水彩绘制京剧脸谱,用颗颗象棋演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兵戈相间……

图为实践队成员带领孩子们画脸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含笑 摄

  正如那青青园中葵,沐之以春光,浴之以朝露,终以累累硕果,馈答坚韧生命。刘圩学校的孩子们,是你们,给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篝火晚会上的狂欢,是你们青春恣意的挥洒;汇报展演上的表演,是你们所学所得最美好的见证。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怎堪八日支教时光,终将迎来曲终人散。一声汽笛,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不舍,在别离的那一刻,一齐涌上心头。回首往日,多想再一次与你们同坐一席,共话家常;多想再一次与你们饮风露宿,共赏熠熠星光;多想再一次与你们歌舞尽欢,共享酣畅。

  茫茫人海,漫漫人生,何其有幸,结识三五好友,同欢喜,共话殇。青葱岁月里,风华正茂,与好友并肩同行,无问西东,一路向阳。纵使若干年后,垂垂老矣,那旧时光里的音容笑貌,也不会因岁月变迁而流逝,只会在时光机的轮转中,变成彩色,定格永恒。

图为实践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姚小立 摄

  行至文末,心中难掩怅惘,谨以赤诚丹心,祝愿你我,祝愿刘圩学校的莘莘学子:

  人生逐浪帆已扬,鹏程万里,志在四方!

  青春岁月点滴忆,无问西东,自成芳华!(通讯员 张佩玉)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