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骄阳炙烈,木叶扶疏。2021年7月11日至16日,为增长学生实践经验,帮助乡村孩童了解各学科知识概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组织大学生举办“三下乡”活动。其中,七彩筑梦服务志愿队来到高州市大井镇六祥村委会将军村进行志愿活动。
图为志愿者初次进入将军村,热心的村民对村落环境进行介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琪 摄
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屡次拿起笔构想。从眸光匆匆略过党史教育,乡村归属感的问卷到日程表早上八点钟的阅读课。这是我第一次以“师者”的身份来面对比我年少许多的孩童。在出发之前,我内心多少是有点忐忑的。扪心自问,以我所有的能力是否足以担当一个领导者的角色,给乡村里的孩子们呈现她们未曾见过的广袤世界呢?然后翻来覆去,脑子里居然滚动起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愈发感到责任重大了。
图为志愿者们在将军村支教时轻松的课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琪 摄
不过时间总是推进得很快的。就像之前我还在电脑上敲打着日程信息,一晃间就看见了刻着“将军村”三个大字的黄石。红色的,反光在阳光下有些耀眼,像红缨枪。然后前面飞出一群孩子,短发的、披散着长发的、寸头的、白色小裙子、橙色T恤、小凉鞋、赤脚的……皆有。然后他们伸着手指点“一个,两个,三个......”哦,原来是在数我们。
一时间,我就放松下来了。他们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也是在这时,隐约意识到,乡村和城市,本不是我们之间的隔阂。不能因为加了个定语,孩子就不是孩子了。我们常说去帮助、教育乡村孩子,其实是用我们相对有优势的学识,或者说是我们比他们看多了一些风景的眉目,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对艺术、心理、党史,诸如此类的方面更感兴趣,去生长属于他们的眉目,看他们的风景。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上党史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培燕 摄
傍晚。在我们24个人研究完村子的大锅,顺利地煮出三四个家常小菜时,竟然有一种奇特的满足感。就好像,在这里吃了一餐饭,就更接近于这里的人了。然后,众人排队洗漱,洗衣,回房。还来得及看看外面的天空暗下的模样。时间就这样流转入夜。我在客厅的地板上铺了凉席枕着双臂,在风扇的嗡嗡声中有些怔然。蝉声很聒噪,衬得夜色更暗,空气更热。
我突然想起来一个小女孩递给我的一片什么叶子,我不认识,但是有种幽幽的很绵长的香气。我觉得,我们和他们相比,其实是有很明显的短处的。对于自然山野的亲近与感受,还有基本的生活技能的掌握,我们还是太差了。然后我想起在楼上俯视下去的胡同,有个孩子突然抬头看我,眼光清凌凌的。这种感觉,就好像我惊扰了一只在溪涧边饮水的鹿。
这种跟自然环境和谐的气质,让我觉得很舒服。然后看着照片里我们的牛仔裤、旗帜,在草木间有种撕裂感。我想,于此,或许有点偏离。我们好像怀着改变一些什么的想法,整个人就变得锐利起来。而恰恰相反,之后让我们相处融洽的,就是那些最本真的东西。那么 与其说是我们来“教”,不如说是他们磨去了我们被城市钝化的棱角,以自然的姿态。
图为折纸课上志愿者讲解千纸鹤的折法,孩子们各自沉浸在创造她们作品的思绪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琪 摄
在折纸课上,为了能教孩子们制作更多的手工艺品,我们连夜看小视频学习如何折纸,然后在课上他们拿着纸一步一步跟着学。令我感动的是大家只做一件事的沉浸感。这不在于课有多复杂,含金量有多高,我们没有说艺术对一个人成长有多么多么重要……不过体会就在那里。在用彩笔涂上颜色的时候、在展开一只千纸鹤的时候、在抚平一张纸的时候。教和玩或许是一回事吧?我这样想。其实面对孩子,我们的学识远远足够了。那么,让他们接纳我们,在开怀肆意时记住那些我们想要传达的,那些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在转角之后还会听见笑声,叶叶起清风,在围墙与围墙之外。我们,居将军村俯仰,很是畅怀。(通讯员 吴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