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从7月11日到7月24日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已经结束。在这不长的时间的教学生活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快乐,以及和学生相处的幸福。支教活动是我一直以来都心驰神往的一项事业,它在我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分量。在大三这一年的暑假,我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当在群里看到萤火支教队的报名宣传时,我毫不犹豫的参加了。两轮面试、准备讨论、集体备课、动员大会.....各项活动依次的开展,我们为这次旅程做了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多重准备,大家在关系日渐熟络的同时,也共同努力的计划着、期待着。7月10日,我们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萤火服务队正式开始了支教的征途,去到了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开启了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
作为队伍之中体育方面的一位老师,出于队伍工作分配上的需要,我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与任务。在前期,我是男篮队伍的带队教练;在中期,我是乒乓球队的救火队员;在后期,我是女子篮球的“大陈老师”。不同的身份锻炼了我与不同学生相处的应变能力,也让我有机会走近更多的孩子们,去了解他们各异的个性与生活。在这其中,让我最为难忘与不舍的是女篮球队的学生们。
图为服务队成员教授女子篮球课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士刚 供图
女篮的同学们是可爱而活泼的,在所有项目的学生里,是存在感特别高的一只队伍,也是各位老师尤为喜爱的一只队伍。在上课期间,不少别队的老师会趁课余时间过来串班,体验女篮队员们的热情,包括但不限于:咱们的队长,孩子们口中的美女姐姐陈瑶老师,对某位队员肉嘟嘟的脸蛋青睐有加;喜欢串门风风火火而赶来,最后灰头土脸落荒而逃的乒乓球菜教练,最后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小秘密;远在男篮教学,却阴差阳错屡屡被女篮队员“押送”出校门,被迫破产的杨文老师,等等。当然,还有我们两位正印教练——陈老师一号,与陈老师二号。
队员们亲切的称呼我们为“陈一、陈二”,是因为我们两个老师都姓陈,而另一位陈老师带他们要早一点,他就成了陈老师一号,我自然就成了二号。当然,学生的喜爱也不尽相同,在我正式入职女篮教练之位以前,还在男篮那边带队的时候,女篮的队员觉得我很凶,一点也不温柔,远远不如她们的镭老师;每次见到我,都说,你快走吧,你过来干什么,快点把我们的教练叫过来。然而,当我与她们近距离的接触了几天以后,她们开始发现其实在陈老师二号身上,也有着温柔的一面,慢慢的学生们也对我更加喜爱了。
图为服务队成员与女篮学生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菁娴 摄
两周的支教,能带给孩子们的影响真的太少太少,我深切的觉得时间不足,如果能再多几天、再多几周,也许,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欢乐与正能量,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鼓舞,增加更多对于学习与生活的热情。在这个以留守儿童居多的学校里,在这个安静的小镇上,也许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人的陪伴。
在女篮队伍里,有一位名叫纪佳慧的同学让我难忘又心疼。一天,在另一位同学因为被冤枉而留下眼泪的时候,慧慧想起来她过往被冤枉的经历,也难过的哭了起来,当我搂着她的肩膀询问情况时,得到的答案令人有些难过——家里只有一个爷爷陪伴,她要同时承担照顾弟弟与爷爷的任务;家里人对弟弟更为偏爱,勤劳的她默默的为家庭贡献着自己小小的力量。她每天都穿着同样的一套粉色运动服,但每天都清洗整理的干净整洁,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她乐观、活泼,很有共情能力。在分队比赛时,她会紧紧拉着我的衣服说,我要和大陈老师一队;在开心兴奋时,她会调皮的跳到老师的背上玩耍。我多么希望能再多出一些时间,与像慧慧这样的学生一起相处,陪伴了解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带去一些不同的快乐!
在结业仪式前的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我想了很多很多措辞,想要在离开的时候告诉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志存高远,去看看不同的世界,要坚持运动,保持对体育和篮球的热爱之心,要多读些书,增长见识,要少玩点手机,少用眼睛,把它用在更加珍贵的事情上。但是,在分别的那一刻,我却又几乎什么都说不出来。说到底,我只是陪伴他们不到两周的篮球教练,是他们生命之中渺小的过客。最后,我说了我最想说的,那就是希望大家保持对篮球的热爱,坚持打球。其实,在我心里,热爱篮球就是热爱生活的一部分。
图为服务队成员和女篮学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菁娴 摄
小镇的生活很安静,在我心里像一首许巍的歌。五块钱起步价的出租车,一碗酸浆面加肉加蛋不到十块钱,副食店的老板会笑嘻嘻的告诉你,四块钱的饮料给三块就行。在大街上,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车和人都不多,夜里各种摆摊的推车和浓厚的乡音,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在这一年的夏天,我小小的闯入了他们祥和的生活,我真心希望我能在学生们心中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一点点不一样的涟漪,我想这便是我心中支教的意义所在。(通讯员 陈安童 包薪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