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看乡村振兴的花朵开满广顺大地上

  这个盛夏,我参与了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学生会实践队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广顺镇开展的为期一周的调研与学习活动。?期间,我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更是从中汲取了许多心灵的力量。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顺镇,有山清水秀的乡间美景,有抱素怀朴的民族风情,有绵延百年的传统文化。我跟随队伍深入农村基层、田间地头,给当地留守儿童带去一份温暖,参观并体验丰富的屯堡地戏及牵羊舞文化,学习了卫生急救知识,实地调研了特色产业种植、养殖基地及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初次来到南福新苑、夜郎谷屯及金竹花园社区内,只见一栋栋房屋鳞次栉比,一条条街道宽阔整洁,这都是源自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大力支持和帮扶。我们在各社区内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居民们关于搬迁以后的感受。我至今仍记得一位老奶奶笑着说:“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能住得更好,吃得更好,过得更好。”她向我们讲述了搬迁前出行、购物及就医的诸多不便之处,话语中不断地感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我也深受她喜悦情绪的浸染,心底产生了对祖国的崇敬之情,希望加入到乡村建设的队伍中来。

图为实践队在南福新苑社区访谈当地居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庞钰霖 摄

  我们还前往了广顺镇磨油村,为当地打造了“文化扶贫墙”。尽管在炎炎烈日里,酷暑难耐,但有热情的村民为我们送水解渴,有负责的村干部积极配合。当最后一笔落下,冰冷破旧的墙面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画中的景色仿佛真正地融入了山水之间,我心中也充盈着万分的喜悦与自豪,希望这片文化墙能够带给村民以精神的滋养,增强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不断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绘制文化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戴嘉仪 摄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在广顺镇马路村观看到的惊心动魄的地戏表演。栩栩如生的面具,身姿矫健的步伐,色彩鲜明的服饰,一场《出潼关》的节选部分,我感受到了各个角色鲜明的个人特征,这个起源于明朝的“戏剧活化石”,仿佛跨越了几百年的风雨,让历史中的善恶美丑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出完毕后表演者皆大汗淋漓,他们都是村中的农户,靠着满腔的热爱坚持学习地戏文化,哪怕收入低微,甚至有时候自己掏钱,也不曾放弃。那一刻,我顿悟了我们的调研不应当只是流于表面,更要能够改善他们艰难的传承现状,号召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体验地戏服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硕旻 摄

  在广顺镇四寨村,我也有幸观看了风情浓厚的牵羊舞表演,当芦笙吹响的一瞬间,古老的、浓厚的苗族传统文化气息直击人心。男舞者与女舞者步伐一致、节奏相当,给人一种和谐、热烈的感受,它不仅有质朴、热情的美,也有祈求未来美好生活的大义。地牵羊舞传承人张刚应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牵羊舞的历史起源、服饰文化、乐器韵律等。当听到我们的提问“是什么精神让您坚持了这么久?”时,张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热爱”。在真诚和坚定的几个字里,我看见了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给了我深深的感悟——只有以热爱之心传承,文化才能流传下去。

图为牵羊舞传承人为实践队成员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谭诗宇 摄

  此外,我同队伍一起为南福新苑社区里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支教活动,并在社区篮球场上组织了一场多姿多彩的文艺汇演活动。小朋友们笑容纯真、童声稚嫩,跟随着悠扬的乐曲翩翩起舞。在此期间我用相机记录下了他们在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希望在外务工的父母们能够看见自己孩子最自信、最美丽的样子。明月皎洁,惠风和畅,晚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这也意味着离别的来临。我会永远记得孩子们稚嫩的脸庞,笑容灿烂;我会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我们齐声合唱《最初的梦想》,热泪盈眶;我会永远记得小朋友围着抱我哭泣,不愿让我离开……

图为文艺晚会结束后实践队与小朋友们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子凡 摄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和调研的机会,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历练,我看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下农民安居乐业奔小康,看见传统手艺人“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也看见了千百年前繁荣的传统文化汪洋正渐渐干涸。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肩负使命,身担重任,应当为了国家更美好、更长远的发展而不懈努力,让青春的诗篇写满祖国大地的每一寸山河。(通讯员 谭诗宇)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