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两弹一星”进列车,弦歌一路向西北

  为全面把握“两弹一星”文化脉络,追溯精神源头,7月16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合肥嘉兴绵阳青海两弹一星精神探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收拾好行囊,从绵阳启程,搭乘前往青海的绿皮火车,前往坐落在坐落在金银滩草原的原子城。

  列车缓缓驶离四川盆地,一路向西北,驶向雪域高原。车窗外是夕阳西下的景致,橘红色的天空如同一幅绚丽的油画,温暖地弥漫在整个苍穹之上,落日余晖洒在云朵上,使它们变得如同燃烧的火焰般绚烂夺目。无限美好的风景一扫我对此行的不安和担忧,它似乎在勉励我,不要畏惧前路,紧紧跟随内心,以梦为马,勇敢地踏上新征途,恣意在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未来中驰骋,努力抵达理想的彼岸。

  列车上,一位夏令营老师希望我们给刚结束研学之旅的孩子们带来一场火车上的宣讲。

  我内心一惊,这不正是我们的愿望吗?用青春之行把“两弹一星”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筑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内涵,鼓励他们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想到这里,我心中已然勾勒出一场宣讲盛宴——孩子们坐在火车上,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在主讲人的带领下一步步走进“两弹一星”,一次次领略精神魅力,一点点接受知识滋养。

  征得列车长同意后,实践团筹备在列车上为小朋友们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两弹一星”科普课堂。主讲人通过宣讲、情景再现、观看视频等形式重现了我国建国初期攻坚克难历程,生动地讲述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以身许国的故事。随着讲解的深入,孩子们的思绪逐渐飞扬起来。他们开始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小脑袋歪歪斜斜地思考着。

图为主讲人为小朋友们开展宣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鹏宇 供图

图为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认识“两弹一星“功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澜宁 供图

  我不禁发出感叹,孩子们缺乏的不是对科学事业的兴趣和好奇,而是带领他们一步一步迈入科学殿堂的引路人。在宣讲过程中,他们会随主讲人的思绪重温核事业峥嵘历程,也会认真倾听“两弹一星”功勋艰苦奋斗的故事,更会发散思维,在输入新认知的同时输出一些问题。他们的问题或许简单,或许复杂,但都充满了对科研事业的好奇。在问答过程中,孩子们加深了对“两弹一星”研制条件的认知,愈发敬佩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不负韶华,把满腔抱负书写在祖国的绝美山河”的情怀,更是从科学家身上汲取到了奋进力量,并以此勉励自己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和挑战。

图为小朋友回答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澜宁 供图

  火车上的宣讲感染了求知若渴的孩子,也触动了大人们的心弦。听闻“两弹一星”宣讲,他们离开原座位,相邀前往实践团所在车厢。他们从青年之行上感受到了传承,同样,我们也从孩子们眼神中对新知识的渴望上看到了赓续。如果说“两弹一星”是一件藏于深山的文物,那么赓续“星”火的青年力量便是万千寻宝队伍中的一员,没有寻宝人的挖掘,文物依旧被埋没在石砾之下。青年通过文献记载,一点一点重温“两弹一星”历程,深入将其“挖掘”出来,最终将真实、立体、全面的“两弹一星”带入孩子们的视野,我从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青年进行宣讲的社会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我相信,宣讲团如我们,摒弃“躺平”“佛系”思想,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有意义的科普活动上,高举星星之火炬,将“两弹一星”的火种播撒到年轻一代心中,终能在的努力中使更多的人们知晓那段峥嵘岁月,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这场盛宴在孩子们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了,大家似乎还沉浸在宣讲中久久回不过神。现在细想,如果我们前期没有在合肥筹备教案、课件,步入一个又一个社区开展“两弹一星”系列宣讲,一次又一次与孩子们交换意见,没有开一场又一场宣讲失误总结会,深究细枝末节,一遍又一遍调整课件,我们就不能让授课内容最大程度贴近受众,也不能快速调动孩子们参与积极性,更不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成一场精彩绝伦的科普盛宴。这正是厚积薄发的魅力,表面上看似轻而易举的成功其实离不开我们丰富的积淀和蕴蓄。最简单的语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一句简单的对白,一个细微的动作,也许在孩子们面前只是一瞬间的展示,却需要我们在背后反复揣摩和探讨,努力使其臻于完美。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量的积累,勇敢面对失败和挑战。

  “三下乡”活动的意义不止于此,此次通过开展大学生“两弹一星”宣讲活动促使我真真切切地回顾上世纪我国面临的复杂形势,重温研制历程,了解了上世纪老一辈科学家的赤子情怀,也推动我熟记“两弹一星”故事,将其尽善尽美地灌输到年轻一代心中。更重要的是,在宣讲过程中,我们从夏令营老师身上学到了管理课堂的小技巧,同参与的家长交流感受,这也将激励我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带着学习成果走向社会,毫无保留地贡献青年力量。(通讯员 何泽华)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