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一曲声声慢,不枉苏州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的“苏”指的就是苏州。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音乐方面,苏州评弹艺术也闻名全国。评弹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起源于明未清初的苏州,又称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而优美的说唱艺术,也是苏州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图为队员在观赏苏州博物馆内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锦怡 摄

  提起苏州评弹,我脑海会立即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穿过一条通向古城的石板街的小巷,来到一个曲径通幽的古典园林,品上一壶碧螺春茶,对面端坐一位身穿旗袍的江南清丽女子,怀抱琵琶浅唱低吟,张口是轻曼、灵秀的吴侬软语。听一曲苏州评弹,全身心地融入到跌宕起伏、缠绵悱恻的故事中去,想想这情景心就被柔化了…

  调研过程中,团队有幸去到了琵琶语评弹艺术馆,欣赏了苏州评弹。当吴亮莹老师唱起《秦淮景》和《声声慢》,才终于知道什么是“吴侬软语”,软的是语调,酥的是骨头。一阵阵音波,敲碎胸膛里的坚冰,拂走心尖上的积雪,灵魂回归身体,在震颤中消融成一汪春水。如沐细雨,如浸溪泉。每个落字,都是一珠雨点,从江南小镇的屋檐上滑落,字与字之间圆润得看不见棱角,似雨珠追上雨珠,而后粘连,这是表面张力相吸相融的瞬间。每句唱词,都是一掬清水,水滑进水里,微微泛起波纹,那一截圆弧,是嗔怒时蹙起的细眉,是远眺时微偻的脊梁,是踱步时摇曳的腰肢,是女子,是美,是一切。

  弦琶又似流水挣琼,妙音似从天上来,循循不绝于耳际,仿佛飘散在博物馆附近平江路的古街古巷中;她的表情时而忧郁,时而欣悦,一颦一笑间,将评弹风致雅韵的“至美”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在这种环境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评弹艺术的美,还体会到苏州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一一在平淡的生活中聆听小桥流水的声音,在评话弹词中体味人生的啼笑因缘。

  在欣赏之余,我们注意到,评弹的观众大部分是老年人,年轻人占比很小,这古老美丽非遗艺术应该如何传承下去,如何让千年评弹艺术再次在现代焕发新的光彩?直到参观完苏州评弹博物馆,疑团才得到解答。博物馆的副馆长是袁小良,一位杰出的评弹艺术家。他在2013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公益性质的名师评弹工作室——袁小良评弹艺术工作室。践行从小做起,从校园做起,传承评弹传统艺术,提供免费老师和教材。“孩子们将来不一定会做评弹演员,也可能不会到书场听评弹,但是通过这些活动带给孩子们的是将苏州话、吴文化、评弹艺术三者合一的素质教育”。袁馆长如此认为。评弹名家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家长关注,带着孩子来了解和学习评弹以及吴文化。文化的传承需要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图为全体队员在苏州市吴文化博物馆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莉 摄

  评弹把江南水乡的清韵,苏州人的风骨渗入到词曲丝弦的灵魂里。一柄琵琶,一把三弦,轻清柔缓、和风细雨,一桌一椅,一块响木,抑扬顿挫,荡气回肠,诉不尽的江南柔情。最美的声音,承载着人生最真实的生活和悲欢离合。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可以切入生活,具有可亲近性,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苏州评弹作为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是在弦索叮咚、吴依软语中散发出的一种独特的中国情调,令人体会到穿越时空的永恒与悠长……在未来,我们期待还有更多像袁小良一样的社会人士致力于传承非遗评弹艺术,让古老优美的评弹艺术焕发新生,在青年一代中继续代代相传。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通讯员 江焕然)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