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月,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平潭县苏平镇国彩村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队奔赴目的地与当地老党员亲密接触,向他们学习,让心中的爱国幼苗获得滋养,让《义勇军进行曲》始终唱响在心头。
说起爱国故事,从牢记母训“精忠报国”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到舍身暗炸碉堡的董存瑞、用生命书写坚定与忠诚的刘胡兰及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等等这些闪闪发光的故事相信早已耳熟能详。每次再回顾这些英雄的事迹,脑海里都会响起俄国伟大评论家车尔雪尼夫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爱国主义力量是多么伟大呀,在他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就连人本身又算得了什么呢!”当这次来到平潭县苏平镇国彩村,从这位游击队中队长及该村村民身上真切体会到了除了从从小听到大的耳熟能详的英雄先烈们而散发出的令人动容和震撼的爱国之情。
图为实践队队员学习国彩村街道墙壁宣传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轩 摄
我相信,历朝历代都有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故事在讯息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获取。但当真的身临其境深入一个红色地域时,不仅仅是从眼睛吸收红色精神,那种震撼令人更加肃然起敬。在前往国彩村之前,我也有自己搜索学习关于这位先烈的相关知识,互联网知识碎片化加上深处温馨的学校对故事并未做出很大的理解。但当踏入吴国彩故居,真真正正的站在历史的发生地,认真听村委员讲述详细又完整的吴国彩的故事时,团队成员们一会鸦雀无声,一会发出唏嘘,一会发出感叹。感叹那瘟疫蔓延,日军侵略民不聊生的时代,震撼那时的主要武器是大刀及少数枪支,赞叹游击队员机智的战略布局,敬佩那个时代的人民,每一个创造了历史的人民。
图为吴国彩故居大门门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彦彤 摄
当我们得知一个我们三个大学生走进去都觉得些许拥挤的小屋内居然曾经住着吴国彩一家子人,纷纷发出感叹。村委员说,以前他们的床都是把长木板放在凳子上睡的,我们更是难以置信。正当这时,突然想到我们如今美好生活是当初无数像吴国彩这样在颠沛流离中还用自己的生命和理想信念书写新中国续篇的英雄们换来的。想着想着,不禁眼眶都湿润起来。
图为平潭老游击队员正寿《回忆平潭游击队光辉历程》手稿节选影印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彦彤 摄
随后进入吴氏宗祠,宗祠里有刻写着三个大字“至德堂”的门厅。在村委员的介绍中得知:第一次解放是以平潭人民游击队攻占“中正堂”为代表的战斗。话音刚落,我的视线逐渐开始模糊,仿佛思绪被拉到七十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在我现在踩着的土地上曾经发生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游击战,视线前好似就有许许多多战士在那些门栏的隐蔽处战斗着,耳边也想起了子弹撞击的声音和士兵中枪的喊叫声……想着想着,我的身体逐渐开始发麻,拳头也逐渐握紧。因为,我想到了这个地方曾有许许多多爱国志士为了他们的信仰的新中国奋斗,为了如今我们的美好生活遭受着枪林弹雨。正在这时,几位在凉椅上歇息的老党员发现了我们。见到我们又惊又喜,我们也积极的与之交谈,可惜的是岁月的沧桑带走了老爷爷的听力。可当他发现我们身上带着党徽时,身体突然坐直起来,眼里突然发出光亮。“你们都是党员啊”他高兴的指了指我们,道“你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学习,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做事情”“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从他的口中,我感受到了一个走过祖国发展历史的老党员迫切希望祖国美好富强,把祖国发展道路交到了下一代青年人手中的浓烈情感。团队成员们也纷纷表示让爷爷放心,我们会延续这个爱国情,担起国家的责任与重担。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老党员教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邱雨 摄
感谢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步入一个重点革命老区基点村,全身心的感受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奋斗的先烈们的信念与决心。他们的情怀以及胸怀让我们团队十分动容,使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更多的了解党史及红色知识,一定要永远铭记他们,努力学习,让这盛世不负他们所望!(通讯员 刘彦彤 吴丽鑫 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