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11日,我们商丘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赴豫奔晋走近群众调研帮扶团在郑州市厚德康复教育中心接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不擅交流、行为怪异,甚至还有攻击性,他们是患有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和多动症等疾病的儿童。我们在这里陪伴他们,提供康复教育及家庭康复指导,尽最大努力让特殊儿童进入普幼、普小随班就读。
图为实践队员在教孩子们叠衣服、规整个人物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云泽 摄
初次接触这些孩子们,我还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们,看着其他志愿者俯下身带他们绘画识字,看着老师们带他们吃饭,还要时刻看护着有什么危险举动会伤害到他们,看着一些孩子因病不时捶胸顿足、莫名大叫,或是一把拍在志愿者脸上,狠狠抓上一下。一开始,我是有些畏惧和孩子们相处的,但是几天下来,我领着孩子们一起上课、吃饭、做游戏......我发现这群七八岁的小孩子,也很纯真善良,也懂得喜怒哀惧,只是和普通小孩子不同的是,他们内心有自己的一个世界,而且他们也乐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学习生活技能的课上,孩子们坐在一起却全是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当中,不搭理周边的孩子。一个孩子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十分焦躁不安,不停地站起来来回走动,我立马跑到孩子的身边安抚他的情绪,帮助他来学习这些在我们看来十分简单的生活技能上。每次想到这些我都十分感慨,有些在我们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些孩子却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才能勉强学会。这也让我想起来一部电影中的一句话“我不是怪物,我只是生病了。”
图为实践队员在引导着孩子算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云泽 摄
后来,我接触了一个孩子,他喜欢和我一直牵着手,休息时也要缠着我,去哪里都一下子跟在我后面。老师却说下次再有这种情况,一定要明确拒绝、严厉制止,那个孩子需要摆脱依赖,学会自我独立生活。我也才明白在这里的意义,不仅仅是陪伴,更要带领他们成长,成为一个能够照顾自己的人。还有的孩子就十分不情愿被触碰,也不喜欢被别人所关注,我在软磨硬泡下成功与一个孩子交了朋友,刚开始我们与他交流,说十句也不会理我们一句,我们去询问了老师们这个孩子的喜好,通过从她的喜好入手,终于和这个小朋友搭上了话,在她的小世界里也允许了我和她一同玩耍。在最后活动结束要走的时候,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把我拉到书包面前,拿出了一根塑料袋包着的香蕉,递给我,模糊不清地挤出几个字:“给......你,你吃。”那一刻,一股暖意涌上我的心头,眼眶瞬间湿润,这份简单的分享是这一周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纯真善良的童心,也坚定了将情暖儿童活动继续下去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员在和孩子们一起上音乐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晓航 摄
几天的相处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关注“折翼天使”的重要性,他们也是活泼天真的孩子,只是不幸地被病魔缠上,成为了普通人眼中举止怪异的儿童。但是作为社会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他们也是我们不可忽视和分割的特殊群体,所以更需要通过“特殊教育”这一方式来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党的十九大以来,“办好特殊教育”一直在引领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投入到帮助“折翼天使”重拾翅膀的行列当中,他们以深化教育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专项开展特殊教育”为抓手,丰富特殊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关注未成年人成长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将目光聚集到他们身上,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位“折翼天使”戴上隐形的翅膀。
图为分别前实践队员们在和孩子们拍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晓航 供图
虽然这次活动并不长,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收获到了许多。我感受到了他们父母的伟大,为了让孩子们可以被社会被身边的人所接受,他们付出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以及自己全部的爱,来陪伴和引导他们的孩子融入社会,忍耐着别人异样的眼光不善的言语,依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我想这就是父母的含义吧。我也坚信他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健康痊愈,早日融入这个社会。(通讯员 张钰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