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30日电(通讯员 陈天爱 黄赓誉蒞 张若帆)为深入了解如何将运河经济融入统一大市场建设布局之中,调研大运河京津冀段周边经济文化带发展情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0级经济学院陈天爱、苑雨晴、杜欣悦、张若帆、刘润泽与2020级管理工程学院谢佳欣、2020级金融学院黄赓誉蒞组成了大运河经济带调研组,赴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及西青区、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对实际经济文化情况进行摸索,积极调查统一京津冀旅游产业大市场场可行性,进一步推进大运河京津冀段经济文化带的建设进程。
活动现场。团队供图
8月7日-8月8日,京津冀大运河经济带调研组来到北京市通州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州运河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调研组走进运河森林公园,便感受到了浓厚的运河文化气息,墙上精致的运河特色浮雕,让人眼前一亮,整个园区内充满着运河文化的元素。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从通州博物馆到文旺阁木作博物馆,调研组看到了不断创新的运河文化活动。配合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调研组看到有不少家庭在周末来到通州游玩并体验制作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运河文化的无限魅力,为未来运河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调研组在通州区邀请了游客及当地人进行采访,收集了大家对通州运河文化的真实感受。调研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近些年来通州区政府正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运河相关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公园环境得到了不断的优化,不少游客表示十分期待未来能在码头坐上游船,在水上欣赏运河两岸的风光。
8月13日-8月14日,调研组来到天津市进行实地考察,京杭大运河见证了天津的发展史。
团队合影。团队供图
天津三岔河口地处三河交汇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如今的这里是天津繁华的市中心,调研组采访了附近的居民,认识了他们眼中三岔河口,从他们儿时的回忆中感受到了这里的日月变迁。日渐繁华的三岔河口给天津带来了新的活力生机,吸引了更多海内外的游客来到天津旅游,感受古运河与新产业的完美交融。
每当过年,旧时中国的家家户户都张贴着莲年有余的年画,寓意期望来年丰庆有余。调研组走进杨柳青古镇,莲年有余的年画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熟悉的年画娃娃给人以亲切感。调研组采访了杨柳青古镇民俗文化馆的老师,深度了解了木版画文化融入新型文旅产业的发展情况。文化馆通过不断摸索,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年画文创产品并开展了研学活动。
调研组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来到了杨柳青民俗文化馆的二层,孩子们手拿着自己刚制作好的年画,精美且独具匠心。特色的活动促进了大运河沿岸旅游业的创新发展,非常期待未来杨柳青古镇能够为游客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活动现场。团队供图
8月19日,调研组来到香河县进行实地考察,香河县上接北京市通州区,下接天津市武清区,运河孕育出了香河饮食、武术等多种文化。
调研组十分有幸采访到了香河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王爱民会长,了解到了香河文化产业近些年来的现实状况以及未来的规划。目前,香河县与通州区已拟定了3条游船航线,待未来正式开放后,将可以实现从通州区码头乘坐游船抵达香河县。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托大运河全线通航,打造新经济文化体系,不断推动两地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