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青年大学生们投身家乡、服务家乡,郑州大学返家乡政务实践小分队:郑在实践的新青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政务实践活动。队员们在各自家乡的“创青春”服务平台上应聘、面试,最终被相关单位录取,在各自的岗位上服务群众,感受基层工作的繁琐与不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乡村振兴,小队成员安葛名杨有自己的看法:“我在镇政府帮忙整理了一些文件,其中有关乡村振兴的文件使我对自己家乡的一些村落发展情况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不同村落有着不一样的发展重点,有的重点发展农业,有的重点发展中药产业,还有的靠近市区,重点发展物业服务业等,这也使我更加清楚家乡乡村的发展路径。”新村镇党建工作办公室的实习经历使他了解村落目前发展状况、未来规划、以及转型方向,更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吹到了这片使自己魂牵梦萦的土地上。

医者仁心怀社稷,人间大爱暖山河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作为一名医学院学生,路明莉表示:“在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近六周的实践经历令我百感交集。首先,我真真切切目睹了医务工作者的艰辛。他们不仅竭力治病救人,还在救治病人的闲暇时刻撰写病例、整理资料等,一刻也没有放松。其次,我在跟随带教老师查体过程中,老师一整套操作行云流水,着实令我心生敬佩;与此同时,我看到自己与老师之间巨大的差距,这更加坚定了我认真学习,实现治病救人理想的决心!”实习期间更有一件事使她终生难忘。当时神内一科有一位病人病情很严重,需要尽快下楼做头部液体灌注,接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她首先去病房指引病患家属互送患者,途中,她拨打了紧急电梯电话,确保了病患以最快速度下楼。到达检查室的时候,她又迅速与检查医师进行交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快的检查,从而跟进之后的治疗。她与时间赛跑,从病魔手中抢夺时间,最终患者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往检查室。疫情肆虐的两年来,正式这样一群人用他们负重前行换来了我们的春暖花开,他们平凡又伟大,是他们奋战一线,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共克时艰,保卫家园!

同样的,公共卫生学院的左冰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孩子们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参与儿童急救知识培训志愿活动中,她提前一天准备需要教授的内容,熟悉活动流程。活动开始后,她为孩子们讲授海姆立克急救法,当问及孩子们生活中是否遇到气道异物梗阻,当时是怎么做的,大部分孩子表示遇到过,但是并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急救。随后她向他们科普了如何发出求救信号及黄金救援时间,同时运用道具简单地向他们解释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紧接着细致地教他们如何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亲身实践。经过实践,孩子们学会了急救方法,以后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自救或施救。在为孩子们讲授急救方法过程中,她从紧张到从容,从生疏到熟练,不仅学习了很多知识,也锻炼了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学到了很多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践方知人生事,磨砺才晓世间情
实践活动能够深入基层,感受社会,是青年大学生了解基层工作艰辛不易的最佳途径。基层是离群众群众最近的地方,基层的工作需要基层干部深入一线作出清醒的判断、得出科学的认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只有听到群众的实话,看清,看懂真情实况,才能快速有效解决问题。让队员赵思思印象深刻的就是在辛店镇综合执法办公室的第一天,跟随执法队员进行疫情防控不到位责令停业整改时,他们说:“咱们基层的工作就是这样,非常的繁琐复杂,需要考虑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为老百姓工作,就要干实事儿。”她跟随执法队员前往河道,对河道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对汛期河道水位上涨作出紧急预案,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完成网格化管理信息录入工作,她作为网格员深入到各个村庄,鲁楼村、袁集村、岳庄村、后小庄村等,跟随各组组长了解具体情况,做到应录尽录,不漏一人。

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的极佳途径。在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董沈璐受益匪浅。她不仅学习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她以后进一步迈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她锻炼了自己口头表述的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了课堂;另一方面,她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她表示:“在政务服务中心自助打印区,有一位中年妇女看到我身穿红色的志愿者服装便向我招手。由于她并不是很熟悉电脑操作,在网站上浏览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下载的入口请。于是,她请我帮她登陆网站下载表格。我向业务相关负责人求教后,不仅帮她打印了表格还向她阐述了表格的填写规则使她顺利地办成了事。事后,当我回到服务台时,发现她留了一封简短的感谢信。看到信上的几行字,我的心里充满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感和满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