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重大学子携手招联金融三下乡:传承非遗文化 关注少数群体

  中国青年网重庆9月9日电(通讯员 邢楚豫 刘嘉慧)近日,为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非遗刺绣文化、关怀听觉障碍儿童家庭及留守老人,重庆大学艺织独绣实践团联合招联金融于湖南长沙开展“招联助农三下乡”活动。活动中,重大学子充分展现志愿精神,为聋生带去温暖,宣传非遗文化,为乡村老人带去实用的金融安全知识科普,让留守老人谨防诈骗,守住钱袋子。

  关爱听觉障碍儿童家庭,传递鼓励与温暖
  听觉障碍的孩子会因听力损伤进而对周围事物有认知不完整、不准确的现象,在他们的感知活动中缺少了声音的刺激和语言的参与,因而他们的交流与教育更需要外界的理解和帮助。
  三下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专门探访了听觉障碍儿童家庭,并携带了招联金融提供的慰问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传递最质朴的慰问。慰问期间,实践团成员们与听觉障碍儿童相处和睦,甚至在成员们进门前,聋生便来到楼梯间兴奋地迎接。
  除此之外,实践团还对听觉障碍儿童家庭进行了金融安全知识的宣传与科普,加强了他们的防骗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听觉障碍儿童家庭科普金融知识,派发招联金融提供的守住钱袋子宣传册及“金融明白人”宣传扇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邢楚豫 刘嘉慧 供图

  在与听觉障碍儿童的交流之中,实践团成员们对其进行温柔的引导与鼓励,希望他能够尽其所能,好好学习,不为自己的人生设限。与此同时,艺织独绣实践团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听觉障碍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关注,让温暖落到实处。

  助力听觉障碍儿童实践,传承非遗湘绣
  除了赠送慰问品与金融安全知识的传授,此次三下乡活动中艺织独绣实践团在招联金融的支持下,还带领听觉障碍儿童来到长沙本地湘绣馆切身体验了非遗文化的传承。
  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具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并吸收了“苏绣”与“广绣”的特点,色彩丰富、针法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此次实践活动,意在让听觉障碍儿童亲身参与湘绣,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活动现场,每个孩子都对湘绣兴致勃勃,耐心安静的参与到湘绣活动中,完全沉浸在湘绣的世界里,一针一线结成诗句,一布一织皆是情语。五彩斑斓的线丝缕入画,一花一草也在孩子们细心的穿针引线之中焕发生机。
  活动结束后,每个孩子都完成了自己的湘绣作品,还有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他们的作品,他们笑容中体现的是采集丰收成果的喜悦、是对于湘绣文化美的感悟、是对非遗文化厚重历史的敬畏与尊重,收获满满。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邢楚豫 刘嘉慧 供图

  听觉障碍儿童是沉默的群体,湘绣文化亦是无言的美,于沉静间完成文化的传承,没有声势浩大的形式,只有涓涓细流般的关怀与温暖和从孩子们指尖流淌出的川流不息的文化之河。

  关爱留守老人,传播金融知识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也深入到了乡村,将关怀给予乡村中的留守老人。这些留守老人因子女长期外出务工或经商,只能独自留守家中,生活环境简朴艰难。为此,实践团成员特地为留守老人送上慰问品,用自身的绵薄之力,为留守老人送去温暖。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留守老人交谈,了解老人的金融知识掌握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邢楚豫 刘嘉慧 供图

  与此同时,乡村留守老人信息相对闭塞,对网络等事物了解甚少,很容易成为金融诈骗的目标,为此,实践团成员特意准备了招联金融提供的防诈骗宣传手册,为乡村留守老人讲解金融知识,加强金融理念,普及防诈骗思想,让更多的留守老人守住钱袋子,安享晚年。
  实践中,有许多老人对手机的使用并不熟练,眼神也大不如前,为此,实践团成员逐字逐句的将小册子上的文字念给老人听,并慢慢地仔细讲解,确保每位老人都能够充分理解手册内容。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还为老人调整了手机字体、软件功能等,为老人讲解了手机的基本用法,并科普了手机支付、线上银行等功能,让老人学会并安全使用手机,理性辨认信息真伪。
  实践团讲解过程中,大部分老人都是满脸笑容,他们许久未见子女,因而渴望关怀,也感激慰问。留守老人们的目光总是澄澈,目光所及都是村庄与土地,心中大都质朴且真诚,而网络的鱼龙混杂,往往会令老人不知所措、陷入泥潭,此时此刻便尤其需要广大年轻人伸出援手,知识进入千家万户,让诈骗无处遁形。
  活动结束,三下乡活动引导实践团成员们传递了温暖、普及了金融知识、弘扬了非遗文化,短暂的活动期间,也收获了感动,希望听觉障碍儿童能学有所获、非遗文化传承不朽、人间澄澈永存、欺骗不再。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