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苗乡春节怎么过?云农学子亲历解答

  中国青年网文山1月30日电(通讯员 彭章淇)随着文山首届“蒡篼朗”苗族国际花山节的开幕,“踩花山”盛况到达热闹的顶峰。1月23日至27日,云南农业大学寒假“三下乡”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实践团一行12人在校团委王蓉书记的带领下,前往文山州领略苗族的春节节日氛围与花山节活动的盛况。

团队合影。团队供图

  首先迎接实践团的是丰盛的苗家盛宴。1月23日晚,在文山州文化与旅游局汪玲副局长的陪同下,大家来到了马关县夹寒箐镇水碓房村委会铅厂村,同学们品尝了各种美味菜肴,深入了解了苗族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及传统饮食习俗。饭后,村民们在自家院子里载歌载舞,欢庆春节,同学们被一首首悠扬动听的苗族歌曲和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所感染,也纷纷加入了唱唱跳跳的队伍之中。悠扬的民歌与美味的菜肴,将苗族人民的文化、历史、习俗娓娓道来,令人沉醉。

  次日,实践团来到文山州新平街道窑上村烂田乐源生态康养园的花山节现场,开启了用摄影记录“踩花山”盛况、深切感悟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旅程。苗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盛装来到花山场上,在五彩缤纷的花杆下,举行了祭花杆仪式。伴随着悠扬的芦笙,德高望重的苗族长老们唱颂苗族古歌,点燃香烛、向花杆行礼、敬献米酒等进行祈福。

  在随后的花山节开幕式上,苗族众歌星深情演唱苗族民歌,芦笙演奏家尽情演奏苗族乐曲,不同年龄段人群所组成的舞蹈团尽情演绎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给在场的群众展示了丰富多彩且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甚至连刚满5岁的小男孩也登台唱起了苗族歌曲,苗族同胞对优秀文化艺术的热爱与民族大团结的氛围无不令现场的人们情绪高涨。

活动现场。团队供图

  在民族服饰选美大赛上,青春靓丽的新时代苗族姑娘们向观众展示着亲手设计与缝制的特色民族服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搭配上别出心裁的新颖设计,让民族服饰焕发出了新的风采与活力,她们用优秀的民族服饰传承民族文化,沉淀民族底蕴。实践团成员在拍摄过程中,深入走近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也自觉提升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

  1月25日,实践团又来到了马关县花山节的活动现场。现场人山人海,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饰的人们,也随处能够碰到吹着芦笙的传承人,还有数不胜数的苗族男女自发围成一圈,对唱山歌。实践团被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所震撼,借此机会对参加活动的苗族同胞及芦笙演奏传承人进行了专访,倾听他们在传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故事,切实体会民族融合与团结的氛围。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1月26日,实践团走进文山州博物馆,与历史文物对话,探秘句町古国。州文旅局汪玲副局长亲自为同学们讲解,她如数家珍般为同学们娓娓道来,讲述着馆藏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同学们认真聆听,领略各民族的璀璨历史和文化特色。

  之后,实践团还积极参与到踢脚比赛、斗牛、斗鸡比赛等传统竞技表演活动的拍摄中,团队成员纷纷对活动的丰富多彩感到啧啧称奇。

  实践团在此次实践活动过程中,切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了更好地记录下优秀民族文化的细节,制作更多高品质的民族文化宣传作品,实践团白天紧锣密鼓的连续拍摄6、7个小时,晚上开会复盘、做好第二天的计划,并继续整理、剪辑照片和视频,撰写文稿,发布网络作品等,每天几乎都是到凌晨才休息。面对这样的高强度工作节奏及拍摄中遇到的困难、挫折,队员们都毫无怨言。

  而同学们在花山节现场用相机拍摄记录民族文化的场景,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都能看到“云南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红马甲的身影,视听文山、文山电视台等媒体还专门对同学们进行了采访。实践团队长彭章淇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同学们积极弘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认真记录民俗文化,希望让更多同龄人感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并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来,树立文化自信。

  文山州相关领导对实践团给予了高度评价。文山州文化与旅游局局长蒋天云、副局长汪玲表示,同学们拍摄的作品质量很高,捕捉到了文山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宣传文山民族文化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文山州州委书记陈明表示,欢迎同学们到文山州开展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感谢同学们为文山州民族文化传承所做的贡献。

活动现场。团队供图

  校团委王蓉书记表示,在此次寒假“三下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与和拍摄记录花山节的相关活动,深刻体验了少数民族文化,也为苗族文化传承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希望同学们在汲取民族文化养分的同时,能充分利用自身特长记录和传承优秀中华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实践团的文化探索与传承之旅还在继续,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文山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学们纷纷表示,接下来还会积极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民族文化活动,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输出更多有内涵高品质的文化作品,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