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爱心支教,情暖夏日

  夏天在哪儿?是否在冰镇西瓜里,是否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是否在欢腾的水花里……换做以前的我现在指不定躲进了凉爽的空调房里抱着冰镇西瓜看着电视吧。7月8日,怀着一颗为孩子们服务,传播知识的赤诚之心,我跟随着湖南中医药大学杏林烛光支教队的大家庭一起来到了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瑶族乡和平希望小学,开启了为期21天的支教之旅。这个夏日,因为这群孩子们的存在变得充满了意义,这个夏天是独属于我们的夏日限定。

  时光如梭,转眼21天已经悄然无声地结束了。这21天的生活,我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现在翻看一遍,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又浮现在我眼前,孩子们那朗朗的读书声又萦绕在我的耳边。21天虽然短暂,但我收获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也收获了自己人生旅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珍藏在时光的长河里。

  初见

  7月8日是支教的第一天,我印象颇深。大巴车从长沙驶向永州道县这个小小的村庄花了7个多小时。村民们说村子里去年修了新油柏路,大巴车终于可以开到和平希望小学的门口了。从车上下来的那一刻,我充满了期待与惊奇。这里,四周群山环抱,蓝天白云在山顶上嬉戏,黄狗悠闲地在路上走着,有的人正安逸地坐在家门口拿着蒲扇乘着凉,有的人正在田间劳作。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少有的田园生活,环境优美。而这条新修的油柏路宽大笔直地像是从这头的山连到了那头的山,是这个村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这里不如城市,没有大超市,没有水果店,赶集也只有两天才能轮到一次,隔五六百米才能看到稀稀落落的几个小卖部。之后我们将行李物资搬进了校园。学校很小,基础设施并不算完善。没有操场,只有一块平地上伫立着两个高高的篮球架,一个小小的国旗台。教室里没有电风扇,没有窗帘,阳光直射进来很晃眼。我记得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坐窗边的一个小男孩给我留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天明晃晃的阳光张扬地毫无保留地撒在了几乎每个孩子的桌椅上,然后这个孩子一边流着汗一边把一本本不用的书穿插在窗户的栏杆上。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因为太阳太晃了,太热了,只有这样才能挡住阳光。我顿时有些心塞,城里孩子有窗帘可以遮挡阳光,有风扇他们还是会嫌热要空调,而这里的孩子没有窗帘没有风扇,几本书的遮挡就能让他们得以满足。教室的地板是凹凸不平的,墙面也脱落了一层又一层,没有讲台,只有两个简易的木桌拼在一块。就是这样的环境挤满了和平希望小学两百多号学生。我觉得人民教师很伟大,他们深入基层不辞辛劳,只为能给这些留在山里的孩子们传播知识,送去希望的种子,把他们送出大山。我很幸运生活在一个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有良好的教学资源,有父母陪在身边,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暂住的宿舍楼是正常上学期间孩子们住的。床板是随便几块不规整的木板拼接在一起的,之间还有很大的缝隙。床摇摇晃晃的碰上去会发出咯吱地巨大声响。不得不说,虽然我预想过来贫困山区支教条件会很艰苦,但所见还是让我大吃一惊。现在回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21天我的确成长了不少。

  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支教当然离不开课堂。这21天的支教生活,我当了21天的小老师。从第一次不知道怎么备课,为备课绞尽脑汁想了几个小时,到之后半个小时不到就能备出一节40分钟的课程。教学相长,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湖南中医药大学杏林烛光支教队充分发挥自己队员的专业优势,将中医药文化带进了课堂。我们自编了教材,而我做为《中医药文化》的一名老师,拿到教材也学到了其中不少的内容。我从十二生肖的角度给孩子介绍了12味药材,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配合着我,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就把手举得很高。我也不断从我上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不足和经验。学着用亲切幽默的语气来给孩子展现一个轻松的课堂,同时我也学着引导孩子们用开放性的思维去思考,教学也不仅局限于课本,从一个点给孩子们拓展出许多新奇有趣的其他内容,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去思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拓展知识面。每天一堂课,不仅仅让孩子们畅游中医药文化的海洋,也让我备课的同时了解了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在教书的同时也获取了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意义。当孩子们能倒背如流地将我教给他们的内容讲出来时,我心中充满了欣慰和喜悦,仿佛是我自己背出来一样。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作为一名岐黄学子,我倍感荣幸能将所学带入小学的课堂,启蒙新一代的中医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图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杏林烛光支教队给孩子们发放奖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安妮 摄

  重返童年,欢乐相伴

  这里的孩子们纯真善良。我在这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他们的热情。课上我们是老师,课下我们是朋友。不止是我,每一名支教队员一下课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孩子们。我们一起玩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跳格子,跳皮筋……在孩子们的邀约下,我仿佛又回到了我自己的童年。在一片嬉戏中我们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孩子们玩得真的很开心。我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善良。“老师,我可以送你豆子吗?老师,这是我给你写的信。老师老师,这是我给你送的小礼物……”几乎每个队员的桌子上都堆满了孩子送的千纸鹤,小爱心,小花和信。有一个小男孩给了我几粒豆子。我把它们种进了一个小盆里,几天后它们居然发了芽。我欣喜地把盆带到班上和孩子们一起记录这几颗幼苗的成长。其实我想告诉孩子们,你们就和它们一样,是祖国新时代的幼苗,现在是你们茁壮成长的阶段。即便可能以后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努力向上生长的人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努力学,像这种子一样生根发芽不断长啊长,目光高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关怀陪伴,暖心实践

  这21天里,我和小烛光们一起给孩子们送去温暖,我们也温暖了彼此。放学,我们一起送孩子们回家,长长的队伍我们携手同行。我们一起生火做饭,洗衣……在这些日常的生活里我们像极了一家人。作为第九届的小烛光们,我们一起认真工作,没有人喊苦喊累,互帮互助,能和这样一群优秀而有趣的人一起愉快地度过这些天,收获真挚的友谊,我内心感到无比高兴与荣幸。我们抽时间一起去贫困生家里送物资,关怀老人和留守儿童。每当想起这些,我就无比的骄傲。人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在最美的年华里,我能遇见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奉献爱心,为人民服务。我们是一个是团队也是一个家庭。正如团歌所唱:“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我们一起怀揣着相同的梦想来到这里,也希望这十几天的陪伴能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唤醒他们心中的种子。可能十几天的陪伴并不算什么,但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抹去。

图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杏林烛光支教队队员送孩子回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琰 摄

  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时间从指缝间匆匆流逝,21天在充实的每一天中过的很快。最后一天我们举行了告别仪式。这个夏日的我们,一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和困难。支教期间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一场特别的暑期回忆,锻炼了自己。“情系烛光,爱之烛光”,我们一直都在。“看到可爱的孩子们的笑容,一天的疲惫就感觉烟消云散。”当我们第一次听到“老师,早上好“的时候,心中那份自豪之情无以言表。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时间里,我们学会了很多,也懂得很多,“老师,我们以后还会再见面吗?”许多孩子在最后一天不舍地问。我们一起红了眼眶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会让我一直怀念。会者定离,一期一祈。在这条路上做一个追光者吧,与光同行,向阳生长。看着黑板从空空如也到写满大家的名字和祝福,大家回忆着这21天的点点滴滴。就像《不再见》唱的“也许下个冬天,也许还十年,再回到你身边,为你撑雨伞”,我坚信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相遇。(通讯员 陈安妮)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