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探访松桂古镇,追寻远逝的铃声

  “永镇松川,常清海宇”,这是分别刻在松桂古镇城墙正面、背面上的字,与我们熟知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不同,这是一个很小众的地方,可以说,在出发之前,我从未听过有这么一个地方,这个古镇就像是被人遗忘了一样,静默不语。

?图为进入松桂古镇的入口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子昕 摄

  看到那些老人们用额头顶着背带,然后用脊背撑着有身体半大的背篓,这一幕景象,让我一时真不知道该为之高兴还是心酸。

  欣喜的地方在于,它未被开发,从而没有过度商业化,保留着古镇的原汁原味,镇上的人民都热情纯朴,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脸上也始终带着和蔼的笑意。

  难过的地方在于,它鲜为人知,外面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镇子里的年青人不愿驻足停留,离开古镇。而古镇上有好多历史悠久的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墙壁破损、房梁倾斜的景象,这些房子都无人居住,因为缺乏资金修缮而成为危房……

  进行走访调查时,古镇街道旁的一处房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房门打开,手工制作的面条正挂在通风处风干。误以为这里是做面条的小工厂,于是我们敲敲门,不一会儿,一个阿叔从院子里走出, 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笑着摆摆手说:“这些面条并不对外出售,都是街坊邻居定的或者自家吃。”

  他又提到,自己做手工面条已经有几十年了,并抬手指了指旁边的一台看起来十分有年代感的机器,说这就是之前制作面条的,是需要手摇的,在这台机器的旁边则摆着一台现代机器,插电使用。

  可阿叔并没有淘汰在当时那个工业不发达时期用的手摇机器。他说,这是一份回忆,做面条时,手摇的感觉是现代机器没有办法替代的。你看,总有人还在坚守,守着传统的东西,不至于让它被后世遗忘。这一台比我年纪还大的机器,就待在这里,静静地看着古镇的风情人物悠悠流转。

  告别了阿叔,我们扺达了国公大庙,这座庙宇是松桂古镇的代表性建筑,它坐落在老街的高处。明清时期,松桂茶马古镇内店铺林立,人口如烟,街道两旁风味小吃甚多,一派繁荣的景象。最多时,松桂的马店和客栈曾一度超过二百多家。

  而历经岁月的打磨,早已寻不见这些繁华的踪迹,唯余几处长出野草的砖瓦和早已看不出颜色的壁画,在诉说着悠久的历史。?

图为松桂古镇刘家大院照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子昕 摄

  听这里的老人说,国公庙重修了两次,但修庙并不是单纯为了振兴当地的经济,而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就像是一个载体,让松桂的文化得以被后世窥见,不至于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无声无息。

  我们带着温情与敬意,走进鹤庆,走进松桂,走进古镇,走在坑坑洼洼的老街上,走在已是“迟暮之年”的古建筑群,我感受到了老街的厚重历史,仰望高大的照壁,感叹旧时主人家族的兴盛。站在都天阁上北望,古道没有尽头,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马帮结对穿过都天阁、骡马店里人进马出……一片繁忙景象。

  “骡马们的那弯温柔梦乡”——松桂古镇,因茶马古道的兴盛而繁荣,也随着马帮运输被现代运输所取代而逐渐衰落。今天,我们重访这段老街,在茶马古道的遗迹中找寻当年商贸的繁华;在倾颓的古建筑中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我在思考,如何将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地方文化的松桂古镇与现代化发展相结合,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茶马古道重新焕发生机,松桂古镇走向复兴。(通讯员 张子昕)

责任编辑:蒋宇骏